南陽太守張咨拒繳軍糧給孫堅,于是孫堅惱羞成怒,借故直接殺害南陽太守張咨,然后在南陽自取所需,這就是張咨被殺的直接原因。漢未時期,長沙太守孫堅起兵討伐董卓路過南陽時,借故殺死南陽太守張咨,孫堅領兵來到南陽時,經過一路上的收編,軍隊規模已經變大,數量已達到數萬人,相對南陽的張咨而言,孫堅兵勢強盛。
1、如何看待南陽奇人張四目?
張四目,男,內鄉縣王店鎮四張村人。天生聾啞,會爬動時,爬到門口就用手寫“門”字,爬到水缸處則寫“水缸”。因為既聾且啞不能上學,但能把孫中山的遺囑一字不落美觀書寫下來。見到陌生人即知道此人姓名及家庭住址,能預言某人將于某日去世,能猜出南陽市中招考試作文題。曾因預測到村人死亡事件和中招作文題目而引起公安機關介入調查,
2、漢末時期,長沙太守孫堅為何要殺南陽太守張咨呢?
漢未時期,長沙太守孫堅起兵討伐董卓路過南陽時,借故殺死南陽太守張咨。當時為何會出現長沙太守孫堅殺害同僚南陽太守張咨呢?主要原因是亂世中孫堅弱肉強食并巧取豪奪軍糧,殺張咨奪南陽是孫堅投靠袁術的投名狀,下面聊一下個人看法。一.亂世中孫堅弱肉強食并巧取豪奪軍糧長沙太守孫堅殺南陽太守張咨,實際上與之前逼死荊州刺史王叡一樣,都是弱肉強食,
孫堅領兵來到南陽時,經過一路上的收編,軍隊規模已經變大,數量已達到數萬人,相對南陽的張咨而言,孫堅兵勢強盛。此時孫堅可謂兵強馬壯,但是兵多吃飯的人也多,后勤供給非常緊張,于是孫堅開始四處籌措糧草,當時就直接向南陽太守張咨索要軍糧,可是,南陽太守張咨拒繳軍糧給孫堅,于是孫堅惱羞成怒,借故直接殺害南陽太守張咨,然后在南陽自取所需,這就是張咨被殺的直接原因。
二.殺張咨奪南陽是孫堅投靠袁術的投名狀孫堅出身一般,得不到當時的世家士族支持,便想找個大靠山,想亂世中背靠大樹好乘涼,于是孫堅準備投靠袁術門下,并開始與袁術暗通消息互有往來,而孫堅殺張咨奪南陽是投靠袁術的投名狀,據《獻帝春秋》記載,“袁術表堅假中郎將。堅到南陽,移檄太守請軍糧”,袁術上表封孫堅為“假中郎將”之后,孫堅立即響應舉兵討伐董卓,路上孫堅殺張咨奪南陽,然后獻南陽給袁術,從一系列動作來看,孫堅殺張咨是投靠袁術的投名狀,
3、河南南陽張氏,只知道允、甲(音)、修、西、如、鴻等輩分,祖上也是山西過來的嗎?
謝邀,記歷史記載明朝大移民是洪武三年(1370年)至永樂十五年(1417年),50年左右時間,共18次從山西遷移人口,明朝政府先后從山西的平陽、潞州、澤州、汾州等地,中經山西洪洞縣的大槐樹處辦理手續,領取“憑照川資”后,向全國廣大地區移民。元末戰亂之后,歷經20余年,朱元璋統一了天下,但是,此時的江山已是遍地瘡痍,布滿了戰爭的創傷;山東、河南、河北一帶多是無人之地,
為了恢復農業生產、發展經濟,為了使人口均衡、天下太平,鞏固明王朝的統治,明洪武年間,朱元璋采取了移民政策,按“四口之家留一、六口之家留二、八口之家留三”的比例遷移。南陽也在人口遷移之內,估計也來自山西,因為那時候河南多是無人之地,由于張姓輩分亂(我也姓張),很難續在一起,張氏在當今是中國人口最多的三大姓氏之一,和諸多大姓氏一樣,在全世界近億人的龐大的張氏家族中,除主流的揮公后裔外,亦有不少張氏是來自于其它姓氏、其它民族,由于各種原因而改姓張氏的。
4、南陽的歷史名人有哪些?
南陽的名人太多了,僅解放軍中少將以上軍銜就有80多位,今天簡要介紹幾位,與友友們分享,他們是:△常萬全,河南南陽人,解放軍上將,1949年1月生,1968年3月入伍,1968年11月入黨。歷任陸軍第四十七集團軍軍長、蘭州軍區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沈陽軍區司令員、解放軍總裝備部部長、國務委員、國務院黨組成員兼國防部部長等職務,2007年11月,被授予上將軍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