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死在洛陽是因為戰局形勢的緣故,并非是喜歡這里。曹操當時是坐鎮洛陽,觀察局勢的,(事實是曹操對洛陽有感情,但談不上喜歡)曹操在臨死前那段時間里,還特意去巡視洛陽北部尉府的舊址,這里畢竟是他人生中第一次做官的地方,曹操此時已經60多歲,想想當年才20出頭,至此闊別四十年,重返年輕時壯志滿酬的起點,感慨萬千。
1、司馬懿是怎么死的?
人在做,天在看;人可欺,天不可欺。司馬懿生前殺業太重,為奪權處心積慮,奸詐詭計,口是心非,雖壽高七十三歲,名利權勢俱得,卻也良心喪盡,因惡夢驚悸得病而死,招致其子孫壽祿不永,晉祚短命,司馬懿在暮年之后,曾做了三次有損陰德的事。其一是平定遼東,殺業太重,司馬懿率軍猛攻公孫淵老巢襄平,城內震恐,公孫淵兩次派使者請降,司馬懿斬殺使者,不許投降,最終攻破襄平,公孫淵戰死。
司馬懿率軍入城后,下令屠殺十五歲以上男子七千多人,收集尸體如山,以造京觀,炫耀武功,隨后又把公孫淵所任公卿以下一律斬首,殺死將軍畢盛等二千多人,又令中原人愿意返回故鄉的,各隨己愿。遼東一戰,司馬懿斬殺降者過萬,又讓中原人返鄉,致使遼東成了異族居住區,為以后五胡入侵亂華提供了便利,其二是高平陵之變賺曹爽。
司馬懿利用曹爽陪魏帝曹芳去洛陽城外祭祖之機,突然發動兵變,控制洛陽城后,他就派人帶自己的信去城外勸說曹爽,說自己只是想免曹爽的官職,勸他及早交權投降,仍可保富貴,曹爽信以為真,回城交權后,司馬懿就以謀反罪殺了曹爽及其黨羽,并滅三族。其三是誅殺王凌,王凌對司馬懿專擅朝政不滿,聯合兗州刺史令狐愚謀立楚王曹彪為帝,謀未施,令狐愚即死,為司馬懿偵知,親率軍南下擒拿王凌,同時故技重施,先下赦書赦免王凌之罪,寫信安慰他。
但不久大軍突至,王凌自知勢窮,為免百姓遭受戰火,自縛去見司馬懿,司馬懿就派六百軍士押王凌回洛陽,王凌知自己必死,在途經項城曹魏忠臣賈逵廟時,王凌大呼:“賈道梁,只有你才知道我是大魏的忠臣啊!”當夜飲藥自盡。過后,司馬懿將參與王凌之謀自首的人一律處死,并夷三族,還派人挖開王凌、令狐愚的墳墓,在附近市上刨棺暴尸三天,逼楚王曹彪自盡,又趁機把曹魏王公全部拘捕,關置鄴城,不準相互往來,命專人監察。
司馬懿在魏帝曹芳嘉平三年(251年)五月平息王凌事件后,六月就常常夢見賈逵、王凌前來斥責索命,因受驚嚇得了重病,于八月不治而死,終年七十三歲,諸葛亮在南征南中火燒藤甲軍時,就痛心地說自己會因此損壽。司馬懿作為曹魏重臣,獨霸朝權,卻不講信譽,殺業沉重,自然也良心受譴,命死難安,其子孫盡管奪得天下,也國祚不永,
2、曹操偏愛洛陽,也是死在洛陽,為什么葬在安陽?
曹操死在洛陽是因為當時形勢使然,跟喜歡洛陽沒有關系。曹操年輕時是生活在故鄉譙縣,父親曹嵩在京都洛陽做官,他也因為這個關系,往來洛陽,后來也被父親通過關系,朝廷任命曹操為洛陽北部尉,曹操這才在洛陽工作過一段時間,這也是曹操人生履歷中的第一份正式工作,后來曹操還擔任過頓丘令,議郎等職務,這個“議郎”也是在朝廷做官,負責匡正朝綱,上言朝政得失。
曹操對這個工作也不是很滿意,更多的是對漢靈帝寵信宦官不滿,所以他后來干脆稱病辭職,回老家隱居去了,中平五年(188年),漢靈帝決定改革,任命大量名士,名將出任地方,并組建了西園軍,在這個格局之下,曹操接受了朝廷的任命,出任西園軍的典軍校尉。后來(189年)靈帝駕崩,何進在政變中喪命,董卓進京,曹操不肯屈從董卓,選擇回鄉起兵反董,
這是曹操起兵之前,三次在洛陽工作的經歷。此后,漢獻帝東歸至洛陽,征調諸侯進京,曹操接受董承的指使,率一千人趕到洛陽,掌控了朝廷,和董承等人策劃,把漢獻帝接至許都定都,這是曹操人生履歷中第四次去洛陽,后來,曹操在平定北方,荊,揚等地后,開始向關中、涼州用兵,多次率軍路過洛陽,僅此而已,建安二十四年(219年),曹操放棄漢中,返回關中,恰逢關羽率軍北伐,圍攻襄陽,曹操趕緊征調大軍前去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