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拍訓練的目的是讓學生正確掌握周期性出現的節拍重音,培養良好的律動感及節拍感,并能準確把握各種拍子所表達的基本音樂特征。一、節拍感的訓練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節拍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心體驗的律動感,在節奏與音高組成的綜合織體中培養學生的節拍節奏感,使學生在體會到節拍節奏的緊張度和動力感的同時,也能感受到音樂傾向性,逐步提高對音樂的記憶力、鑒賞力和表現力,讓學生的音樂實踐活動充滿著生命的節奏活力。
1、怎么計算音樂的節拍,各節拍時間大概是多久?
如何掌握音樂的節拍?節奏的訓練僅靠視唱練耳是遠遠不夠的,一定要結合專業課具體訓練,才能取得滿意的效果。在課堂演奏時,要求有準確的速度和嚴格的節奏,有的學生有趕拍子的習慣,但在演奏技巧難度大的樂曲中,又不自覺地放慢了速度,造成奏出的作品發散,沒有整體感,節奏就談不上準確了。如用笛子吹一首作品,要根據作品的性質來決定其節奏和速度,
吹奏活潑的樂曲時,速度不能放慢;相反如果是平靜的樂曲,就不能用快速度吹奏。所以,有的樂曲抒情不一定慢,激動不一定快,一定要從音樂表現的需要出發,決定其速度,初學者的節奏訓練是非常重要的課題,節奏不穩的學生,可以使用節拍器,或是用腳打拍子作輔助性的節奏練習,節奏感較好的就沒有這個必要了。從音樂表現的意義來講,過分地固定均勻節拍,聽起來刻板枯燥,有礙于表達豐富的音樂內涵,
音樂節奏的可塑性是在勻整性的基礎上進行的修飾。用腳打拍子也是掌握節奏的手段之一,但是打拍子不能培養內在的節奏感,在舞臺上形象也不美觀,同時會影響演出和錄音的效果。初學者無法自我控制內心節奏的時候,可以用腳打拍子,但是一定要逐漸去掉這種打拍的方法,良好的節奏感要通過長期的訓練才能得到,相關參考資料:音樂節拍是指強拍和弱拍的組合規律,具體是指在樂譜中每一小節的音符總長度,常見的1/4,2/4,3/4,4/4,3/8,6/8,7/8,9/8,12/8拍等等,每小節的長度是固定的。
一首樂曲的節拍是作曲時就固定的,不會改變,一首樂曲可以是由若干種節拍相結合組成的。拍子:在音樂中,時間被分成均等的基本單位,每個單位叫做一個“拍子”或稱一拍,拍子的時值是以音符的時值來表示的,一拍的時值可以是四分音符(即以四分音符為一拍),也可以是二分音符(以二分音符為一拍)或八分音符(以八分音符為一拍)。
拍子的時值是一個相對的時間概念,比如當樂曲的規定速度為每分鐘60拍時,每拍占用的時間是一秒,半拍是二分之一秒;當規定速度為每分鐘120拍時,每拍的時間是半秒,半拍就是四分之一秒,依此類推,拍子的基本時值確定之后,各種時值的音符就與拍子聯系在一起。例如,當以四分音符為一拍時,一個全音符相當于四拍,一個二分音符相當于兩拍,八分音符相當于半拍,十六分音符相當于四分之一拍;如果以八分音符做為一拍,則全音符相當于八拍,二分音符是四拍,四分音符是兩拍,十六分音符是半拍,
2、節奏節拍怎么練?
導語:節奏是音樂的基本要素之一,在音樂中節奏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它是音樂發展的力量源泉,無論是西方音樂還是東方音樂,都將節奏視為音樂最重要的因素,從最初原始的音樂直到最現代復雜而豐富的音樂都離不開節奏??梢赃@樣說,沒有節奏就沒有音樂,以下是小編為大家精心整理的基本的樂理知識:常見節拍的節奏練習,歡迎大家閱讀參考!嚴格而訓練有素的節拍及節奏感,是古今中外許多音樂教育家培養訓練學生樂感的重要環節之一。
那么,究竟什么是良好的節奏感呢?就其本質而言,音樂的節奏是人的情感外化的一種方式,節奏運動往往同人的生理和心理活動相對應,它具有強烈的情感效應和獨特的表現功能,因而節奏不僅包含運動時間的長短—時值,還包含運動幅度的緩急—速度等因素。對節奏各因素的敏銳感受和準確表達即可認為是良好的節奏感,它是形成音樂感知和音樂理解的條件和基礎。
節奏感的訓練就是要培養和使學生形成良好的內心節奏感,以達到加快識譜速度,形成節奏意識,獲得基本的音樂體驗及音樂感知和理解能力的目的,一、節拍感的訓練人們對音樂節奏的節拍感,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心體驗的律動感。這種律動本來就存在于人們的自身之中,在生理方面,它表現于心臟的跳動、行走、語言、哭泣、呼吸動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