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法簡史(1)奠定中國書法基礎的先秦書法,(2)開風氣之先的秦代書法,(3)隸書繁盛的漢代書法,(4)完成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5)民間書法家大顯身手的南北朝書法,(6)書法鼎盛的唐代,6.楷書:漢末,隸書演變為楷書,8.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楷書簡單,比草書容易識別,five書體的時間順序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
書法簡史(1)奠定中國書法基礎的先秦書法,(2)開風氣之先的秦代書法,(3)隸書繁盛的漢代書法,(4)完成書體演變的魏晉書法,(5)民間書法家大顯身手的南北朝書法,(6)書法鼎盛的唐代。(9)唐代宗晉的元代書法,(10)宋元追晉唐的明代書法,(11)承明重質的清代書法。中國的書法是一門古老的藝術,從甲骨文、金文到東漢魏晉的草書、楷書、行書,一直在傳播著藝術魅力。
漢字歷經6000多年的變遷,演變過程如下:甲骨文(商)→金文(周)→大篆小篆(秦)→隸書(漢)→楷書(魏晉)→行書。以上七種字體稱為“漢字七字”。1.甲骨文:商代寫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稱為“甲骨文”。自商朝以來。2.青銅器銘文:是商周時期刻在青銅器上的銘文。也被稱為鐘鼎文。青銅器銘文筆畫粗而寬,點畫圓而渾。金文比甲骨文更規范。3.大篆:西周晚期,青銅器銘文趨于直線,筆畫工整對稱。4.小篆:李斯按照秦國的書寫規范整理和簡化漢字,并在全國推行。這種新字體叫做小篆。5、隸書:篆書筆畫圓潤。象征意義明顯大大加強。小篆書寫規范,但書寫不便。一種更簡單的字體叫做隸書,在民間很流行。6.楷書:漢末,隸書演變為楷書。曲折結沒有變化,書寫更輕松。7、草書:草書的特點是筆畫多,結構簡單,字體奔放。8.行書: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字體,比楷書簡單,比草書容易識別。
3、五種 書體產生的時間順序怎么排列?five 書體的時間順序是:篆書、隸書、草書、楷書、行書。小篆,又名“秦篆”,產生于秦朝,流行于秦朝至西漢末年(約公元8年),逐漸被隸書取代。隸書創立于秦朝,相傳程淼為仆,韓立在東漢達到頂峰,曹彰起源于西漢,興盛于東漢。楷書由韓立演變而來,可分為楷書和楷書,行書是介于楷書和草書之間的一種-0,出現于東漢末年。延伸資料:中國書法根據漢字的造型規律,用點畫形成各種形式,用表情表達思想,有各種書體,比如鄭,曹,邢,李,轉。書法美的基本因素是點畫,其次是點畫,所以書法用筆很重要。就是要掌握和運用舉、顯、轉、重、急、方圓等矛盾關系,要注意掌心空空,中心飽滿有力,不滑不輕佻。就整個故事而言,書法的美在于字里行間的氣勢、節奏、韻律以及所傳達的意境,各種書體注意結構的橫縱排列,期待呼應;布局得當,首尾連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