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去醫院量血壓就高,而在家里量血壓就正常,這常常被稱之為“白大衣高血壓”。測量血壓到底是在家里測量的準確,還是去醫院測量的準確,在高血壓診斷方式上,這份最新的指南認為醫療機構測量的血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診室血壓測量仍然是高血壓診斷的基礎,這也不難理解,很多人第一次量血壓是在醫療機構完成的。
1、每次去醫院體檢量血壓都高,該怎么辦?
一去醫院量血壓就高,而在家里量血壓就正常,這常常被稱之為“白大衣高血壓”。而導致白大衣高血壓形成的原因比較多,總結起來主要是以下幾個方面:交感神經激活很多研究顯示,有些人一進醫院,他的交感神經就會興奮,血壓也就會隨之升高,這個過程很快,甚至可以在4分鐘內完成,其實說的更加通俗一點,就是一到醫院就緊張,但是這種緊張并不是通常能夠感知的。
這也為什么有些人會說,我沒有覺得緊張啊,怎么血壓就高了,因為這種交感神經興奮,有的時候你的主觀意識并不能感知。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有研究顯示,白大衣高血壓部分原因是患者的下丘腦-垂體-腎上腺過激反應,導致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而發生血壓升高,而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激活后就會釋放一些可以升高血壓的物質,這個時候人體的血壓就會升高。
精神壓力大白大衣高血壓的女性患者,很多情況下是因為精神壓力過大,尤其是很多年輕人,生活壓力和工作壓力比較大,這也可以導致白大衣高血壓的發生和發展。加壓素效應相關研究顯示,醫務人員給患者測血壓,這個過程對患者有“加壓素效應”,一定程度上也會導致患者血壓升高,這種加壓素效應很多時候不能感知,但是的確是存在的一種效應。
動脈老化有研究指出,中老年人容易發生白大衣高血壓,主要原因是中老年人動脈老化,其相關的壓力波反射增強導致血壓升高,大家平時臨床上如果查動脈彈性指數,發現動脈偏硬,這時候這樣的人也容易出現白大衣高血壓。血糖、血脂異常很多研究發現,血糖、血脂異常的人相對容易發生白大衣高血壓的幾率也比較高,其實,這兩點也是很多人需要特別注意的危險因素。
2、測量血壓到底是在家里測量準確,還是去醫院測量的準確?以哪一個為準?哪個更加可靠?
測量血壓到底是在家里測量的準確,還是去醫院測量的準確?以哪一個為準?哪個更加可靠?就在2020年5月6號這一天,國際高血壓學會再次更新指南《2020國際高血壓實踐指南》,對于這個問題也給出了解答,下面張大夫給大家解釋一下。在高血壓診斷方式上,這份最新的指南認為醫療機構測量的血壓,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診室血壓測量仍然是高血壓診斷的基礎,這也不難理解,很多人第一次量血壓是在醫療機構完成的,
但是,這并不代表家庭自測血壓不如診室血壓靠譜,恰恰相反,家庭自測血壓和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更加準確,如果可以,更加被認可和推崇。這份新的高血壓指南就強調了家庭自測血壓具有重復性好、評估心血管風險更準確、便于明確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和隱蔽性高血壓等優點,這份新的指南更加接近臨床,指南中建議如果診室血壓測量是正常高值或輕度升高的1級高血壓,最好進一步測量家庭自測血壓進行確認。
當然,如果能做24小時動態血壓監測就更好了,這份新指南這樣指導臨床,能夠更加明顯的減少單純只靠診室血壓測量帶來的誤診誤治,而且這樣做還能加強對于高血壓的精細化管理,讓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的更加達標。這份5月6號公布的高血壓新指南,更加接近臨床,便于記憶,便于操作,特別是降壓是硬道理的理念適中被這份指南所銘記,同時讓生活在不同領域和層次的高血壓患者都能有更加有效的降壓方式,最終達到減少靶器官損害,降低高血壓的病死率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