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本科調劑,還是研究生調劑。高考錄取中專業調劑的比例有多大,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有專業調劑的省市考生,最焦慮的問題就是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不得不“服從”專業調劑,而最終被錄取的欣喜卻被“調劑”錄取而打消,高考錄取中有40-50%的考生被調劑到了冷門專業。
回答這個問題要有幾個前提:一,是本科調劑,還是研究生調劑。根據現在的時間段應該是研究生調劑,研究生學業和就業和導師水平能力密切相關。廣東省人民醫院在廣東排名前三,如果你導師水平高,你也很優秀,前途不用擔心,二,中山大學臨床醫學也要看去哪個醫院,如果是去珠海的中大五院,是不是調劑到廣東省人民醫院更好?當然還是要回歸到第一點,要看最后的導師。
2、40%-50%考生被調劑到冷門專業,該如何對待冷門專業和服從調劑?
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有專業調劑的省市考生,最焦慮的問題就是在高考志愿填報過程中不得不“服從”專業調劑,而最終被錄取的欣喜卻被“調劑”錄取而打消,高考錄取中有40-50%的考生被調劑到了冷門專業?這個論斷顯然夸大其詞了,而且夸大了一倍以上,實際高考錄取中,被調劑的考生比例根本不可能達到這么高。高考錄取中專業調劑的比例有多大?我們先來看一個實例數據,
在2020年重慶大學錄取的文理科新生4951人中,被專業調劑錄取的人數為411人,占總人數的8.3%。另外比如重慶郵電大學2020年藝術生錄取中,所有專業在全國均在第一志愿即錄取滿額,根本沒有任何可以調劑的機會,重慶有一名學生被退檔是因為體檢不符合錄取要求,四川音樂學院亦是保持100%的第一志愿錄取率,沒有調劑的機會。
從上面的幾個實例我們可以看出,高校的專業調劑比例并不會太高,由于各高校披露的相關數據有限,以筆者所了解到的實際情況來看,高考學生在錄取過程中被調劑的比例估計會在10%-15%左右的比例,根本不是題主所說的40%-50%那么夸張。一旦被調劑就肯定會進冷門專業嗎?很多高考生及家長最焦慮的問題就在這兒,以為一旦服從專業調劑,如果自己被調劑的話,肯定會是冷門專業,
我們舉幾個例子。比如2021年中山大學在湖南錄取,計算機類下包含了土木工程、水利與海洋工程、材料類等專業,那么考生一旦遇上調劑或專業分流,那么也是在專業組內進行調劑,考生讀不成計算機相關專業,會被調劑到土木工程、水利類或材料類專業,就能證明這些專業是冷門專業嗎?高校的專業調劑原則是緊貼考生志愿情況進行調劑,比如考生所有的專業志愿中都是計算機、電子信息、自動化類專業,那么在調劑時,會優先考慮在這些專業內進行調劑;如果無法在考生所填報的相關專業內進行調劑,則會考慮與這些專業相接近的專業范圍內調劑,至少會是在同一個學科門類范圍內調劑,盡量不會將學生跨學科門類調劑,
比如你明明報考的是臨床醫學專業,本來可以調劑到麻醉學專業,卻將你調劑到護理學專業,這種情況一般不會發生。當然,本來招生高校在考生所在省份招生計劃就不多,那就有可能被跨學科調劑,或者大跨度調劑,比如電子科技大學的臨床醫學和護理學專業,學校醫學類只有這2個招生專業,考生如果被調劑的話,很有可能就直接從臨床醫學被調劑到護理學專業了。
總結高考錄取,無論是考試院投檔還是高校招生辦的專業錄取,都有既定規則,高校不能隨意破壞這個規則,比如2020年河南兩位530多分的考生被投檔進北京大學,北京大學將考生退檔,引起全國大討論,最終只有錄取這兩位學生,是一個非常明顯的例子。高考專業調劑規則也是既定的,不是可以隨意調劑的行為,這一點其實高考生家長們大可放心,
比如筆者一位湖南朋友的小孩,立志于報考機械類專業,該考生在湖南工程學院的志愿填報中,有計算機類專業,有機械類專業,但因為種種原因,自己所填的專業沒有被錄取,被調劑錄取進了材料類的焊接工程與技術專業,而該專業的學習依舊歸入機械學院。考生剛開始還有點擔憂,但現在已經大三了,他從來沒有為自己的專業所擔憂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