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譽為“海內外三大關帝廟之首”的關林,位于洛陽市關林鎮,自古就是洛陽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游客來洛陽的必訪景點。公元607年洛陽還未建宗廟,609年洛陽就被降為東都(煬皇帝上之下大業五年(己巳,公元六零九年)春,正月,丙子,改東京為東都。
1、洛陽關林怎么樣?
被譽為“海內外三大關帝廟之首”的關林,位于洛陽市關林鎮,自古就是洛陽最著名的人文景觀之一,也是游客來洛陽的必訪景點。祠廟始建于明萬歷二十年(1592年),布局仿帝王宮殿,是我國唯一的冢、廟、林三祀合一的古建筑,廟內因埋葬著關羽的首級,香火自古長盛不衰,公元219年冬,關羽敗走麥城被害后,首級被孫權送給了曹操。
曹操沒有中孫權的借刀殺人之計,將首級厚葬于洛陽城南,從明代到清代,關羽地位的被提高到了帝王級別,洛陽關帝廟也被康熙帝敕封為“忠義神武關圣大帝林”,從而與曲阜“孔林”齊名。游覽時不要錯過明代儀門上的49顆門釘和清代大門上的81顆門釘,儀門內的104只“甬柱頂雕石獅”栩栩如生、姿態各異,代表了清朝石刻工藝的最高水平,素有“洛陽小盧溝”之稱,非常值得一看,
建于明萬歷二十年的財神殿,相傳是關公精神和靈氣最匯聚的地方,香火最為旺盛。財神殿門楣上的“光昭日月”匾額,為光緒皇帝御筆親書,此外,儀門上方的“威揚六合”匾額,出自慈禧太后之手,關林廟在每年的農歷正月十三、五月十三、九月十三都會舉辦盛大祭祀活動,春節期間還會舉辦熱鬧的廟會,而在9月29日舉辦的大型國際朝圣大典,更會吸引來自海內外的旅游團前來朝拜。
2、洛陽為九朝古都,除了首都之外,還有哪些朝代將洛陽作為陪都?
洛陽嚴格說起做首都的時間很短如果只算統一王朝就更短,作為陪都時間很長,先后有13個王朝將洛陽作為陪都,分別是商,西周,西漢/新莽,東漢(末年),北周,隋/唐,后梁,后晉,后唐,后周,北宋,金的陪都。西周時期洛陽在周平王遷都之前一直是陪都,設立陪都洛邑的目的就是為了震懾商朝遺孽作為軍城,周天子還擺出殺手锏鑄鼎震懾天下(老子有錢有裝備,銅在當時不止是貴金屬還是制作武器的戰略物資,說白了就是顯擺)東漢末年為啥是陪都呢?這要問問董卓了,我想是個中國人都知道三國這段歷史,董卓臨走還把洛陽城一把火燒了,為啥呢?我斷了你的念想!別想著復辟了!在隋時短暫的被提為東京,原因是隋煬帝想遷都洛陽,但這一想法并未成為事實,隋煬帝在公元605年三月下令營建東京(三月,丁未,詔楊素與納言楊達、將作大匠宇文愷營建東京,每月役丁二百萬人,徙洛州郭內居民及諸州富商大賈數萬戶以實之,
廢二崤道,開菱冊道。)同年五月下令在大興成興建西苑(五月,筑西苑,周二百里;其內為海,周十馀里;為方丈、蓬萊、瀛洲諸山,高出水百馀尺,臺觀宮殿,羅絡山上,向背如神,北有龍鱗渠,縈紆注海內。緣渠作十六院,門皆臨渠,每院以四品夫人主之,堂殿樓觀,窮極華麗,宮樹秋冬凋落,則剪彩為華葉,綴于枝條,色渝則易以新者,常如陽春。
沼內亦剪彩為荷芰菱芡,乘輿游幸,則去冰而布之,十六院競以淆羞精麗相高,求市恩寵。上好以月夜從宮女數千騎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馬上奏之,)可能是有錢燒的,嘴里說著要搬家,還要在老家修個大園子!還是“窮極華麗”??!公元607年洛陽還未建宗廟,609年洛陽就被降為東都(煬皇帝上之下大業五年(己巳,公元六零九年)春,正月,丙子,改東京為東都。
突闕啟民可汗來朝,禮賜益厚,癸未,詔天下均田。戊子,上自東都西還,己丑,制民間鐵叉、搭鉤、刃之類皆禁之,二月,戊申,車駕至西京,)。遷都在各朝代/時期都不是小事,都有一套復雜的程序和標準,皇帝要說明遷都原因,要彰顯他是天選之子,不可辱沒皇家威儀,例如營建新都詔書,認命負責遷都的官員(大總管),遷移百姓,百官,職能部門,萬事俱備之后還要下詔書昭告天下(老子換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