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事孫中山為什么廢除纏足陋習,所以孫中山頒布法令廢止纏足,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上千年的纏腳陋習孫中山破出了那些陋習,纏足陋習。
纏足陋習。1912年3月13日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發布命令通飭全國勸禁纏足,不纏足運動更加轟轟烈烈地在全國展開。各地方政府采取種種具體措施實行“放足”。提出“不要小腳女為妻”的口號,甚至規定“二十五歲以下小足女子,不準在馬路上行走”,向纏足女子征收“小腳捐”等方式促使女子腳之解放。至此,“纏足”在法令上得到禁止,中國的纏足風俗開始從大城市消失,并逐漸影響到偏遠鄉村地區
孫中山小時候家里很窮,看到姐姐纏腳很痛,眼淚直流,刺痛了孫中山的心,并問媽媽:媽媽說:這是祖宗的規矩。讓他痛不欲生,決定發憤圖強,爆發了辛亥革命。裹足則不前。裹了小腳,走不得遠路,也看不到更廣闊的前景。孫中山的決心是要中國的社會要進步,人民要重新“站立”起來。所以孫中山頒布法令廢止纏足,首先廢除了殘害中國上千年的纏腳陋習
孫中山的媽媽、姐姐、妹妹、他的第一位夫人,還有那千百年來的所有女人,都纏了小腳。姐姐、妹妹和別的女孩子被纏足的痛苦,讓他感到難過和憤怒。對中國婦女,他充滿了同情。正是因為同情婦女,當上臨時大總統之后,他首先廢除的就是這個殘害中國婦女上千年的纏足陋習。清朝最早的纏足禁令,始見于清太宗崇德元年(1636)規定“凡漢人官民男女穿戴俱照滿洲式樣”,嚴禁漢人女子梳頭、纏腳;崇德三年(1638)官方進一步約束女子纏足,甚至將視為叛國行為,“是身在大清國而心仍在他國也”,“若裹足,則砍足殺之”。在清朝末期1902年新政的時候,清政府也有發布勸戒纏足的官方上諭。民國時期作為正式總統發布“破除舊習、禁令全國婦女纏足”實際上是袁世凱
4、孫中山破陋習這個課文中的深深的意詞的好處是什么“這件事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深深地”一詞,可以體會到這件事對孫中山的傷害程度很深,加上“幼小的”說明那時侯孫中山年齡很小。《孫中山破陋習》是一個歷史故事,課文以鮮活的文字敘述了孫中山親眼目睹了姐姐被迫纏足的痛苦和母親的疼愛而又無奈的情景,因而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他首先廢除纏足陋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