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位于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太陽的引力是從太陽的質量(即太陽的能量)而來的。我們的太陽是從哪里來的呢,在理論上形成的星系團會包含幾千顆相隔20光年的恒星,所以恒星一般都是大批量的生產,而我們的太陽也是一樣的,太陽形成的環境與我們現在太陽系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
1、太陽的引力從哪里來?這種引力是如何產生的?
首先謝邀!太陽位于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的質量占太陽系總質量的99.8%,太陽的引力是從太陽的質量(即太陽的能量)而來的。太陽的能量就是太陽的質量,(能量和質量是物質的雙重屬性)我們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及核外電子組成的,原子核帶正電荷而核外電子帶負電荷,它們處于電荷相等電性相反的平衡狀態。但是,在太陽上所有物質的原子核組成帶正電荷的強大電場,而所有物質的原子核的核外電子組成帶負電荷的強大電場,這二大電場是不平衡的,它們處于彼消此漲,相互轉化當中,因此,這正、負強大電場的不平衡于是又產生強大磁場效應,
2、為什么會有地球?太陽又是從哪里來的?
關于太陽的起源我們大部分都能在腦海里勾勒出一個分子氣體云的畫面,中心有一個坍縮的原始恒星,那就是我們的太陽,而我們的地球就形成在行星盤上!但是恒星的誕生一般伴隨著一個星團的誕生,所以太陽的形成也一樣,并沒有我們想的那么簡單!下面我就詳細聊下太陽的起源。太陽對我們來說是最重要的一顆恒星,是光、熱以及地球上所有生命的基礎,
對于我們的太陽,有兩件事可能會給你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一個是,太陽離我們只有1.5億公里,你可能覺得這個距離很遠,那么我們來看看離我們第二近的恒星:比鄰星(ProximaCentauri),比鄰星在離我們四十萬億公里的半人馬座,比我們的太陽遠20多萬倍,第一近和第二近相差得距離讓人咋舌!這也讓我們充分體會到宇宙中的恒星之間的距離有多遙遠。
另一件讓人吃驚的是,如果你了解了宇宙的時間線,我們就能知道即使太陽已經存在了45億年,那么宇宙已經在太陽之前存在了90億!那么,我們的太陽是從哪里來的呢?太陽和其他所有的星星一樣,不是憑空出現的,更重要的是:太陽形成的環境與我們現在太陽系的環境有很大的不同。我們現在知道在形成任何形式的天體之前,都需要從一個更分散的物質開始,而更分散的物質會逐步收縮成一個更緊湊的結構,
在整個星系中,我們發現了分散的分子云就具備這樣的條件和性質。上圖是獵戶座大星云內部的情況,分子氣體云是由大爆炸以來未被破壞的原始氣體和前幾代恒星死亡后拋灑的可回收物質(大部分為氫,類似太陽的恒星一生只能消耗自身氫含量的10%,死亡后剩余的氫會重新拋灑到宇宙中)組合而成的,這些氣體云又開始在引力作用下收縮。
氣體云要想重新坍縮,必須要有足夠的質量,至少比形成一顆恒星所需要的原料要大得多,當氣體云中在一個地方積累了足夠的物質,氣體云就開始收縮,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有一些區域變得密度最大,收縮的速度最快,因為這就是引力的工作原理,這些密度越來越大的地方會把周圍越來越多的物質逐漸拉進它的中心。如果我們深入觀察這些黑暗的氣體云深處,比如馬頭星云,我們會發現什么?那里正在形成恒星!事實上,這不僅是我們星系中恒星形成的方式,也是所有星系團形成的方式,
在理論上形成的星系團會包含幾千顆相隔20光年的恒星,所以恒星一般都是大批量的生產,而我們的太陽也是一樣的。經過足夠長的時間,所有的氣體云要么會形成恒星,要么會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被最大最熱地恒星吹到星際介質中,為下一次恒星地形成做準備,在上圖中的NGC3603中,恒星仍在不斷地形成,我們估計NGC3603有可能在不久地將來會在我們的星系中誕生一顆超新星。
當塵埃散去,沒有新的恒星形成,剩下地就是質量最大的恒星很快地消亡,下圖為一個開放星團,野鴨星團(梅西耶11)。梅西耶11有2.2億年的歷史,還不到太陽年齡的5%,然而,對于一個開放的集群來說,梅西耶11并不年輕,星團中所有最亮、質量最大的O級恒星(以及大多數B級恒星星)都已經死亡,耗盡了所有的燃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