闖關東山東人居多,河北人也不少,如果按百分比的話,山東人占百分之六十五,河北人占百分之三十五。當時闖關東便有很大一批人就是來自于熱河省,并且在東北地區,形成了熱河與山東兩大陣營體系,只不過當時山東闖關東的人數更多,所以才會造成當前的印像,闖關東特指山東人。
1、東北有多少人是當年闖關東的山東人?
東北三省黑吉遼,黑龍江和遼寧的山東人后代相對要少一點,遼寧省,尤其是遼西,闖關東的山東人后裔大約能占到現在人口的一半左右。這一點從說話的口音就可以窺見一斑,在整個東北,遼西人說話是一個異類。說話的口音很重,,每一句話的語調都向上挑,細聽之下跟山東煙臺威海一帶口音很接近。從這一點就可以看出來遼西人跟山東人有很深的歷史淵源清朝封禁東北,但東北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豐富的物產是明擺著的,
關內的老百姓在遇到三年走投無路的時候就會冒煙闖關東,以求得的一條活路。由于錄陸路在山海關被清朝阻斷,很多人就選擇走水路,從山東半島的煙臺威海一帶上船,渡海到達大連。然后逐漸向其他地方擴散,這就是個山東人尤其是煙臺威海一代的山東人在闖關東的條件上得天獨厚在整個清朝的叔伯年間,闖關東的山東人保守估計超過了200萬。
2、東北人,你身邊的人有多少祖上來自山東?山東人,你身邊的親戚朋友有多少闖關東了?
遼寧省東港市,我們當地的漢族,占全市總人口的92%強。這其中95%以上都是山東闖關東農民的后裔,余下的不足5%,是其它省份遷過來的。當地的土著則是滿族人,現人口比例占總人口不足5%,我的祖籍山東登州府福山縣三甲駐六甲社大山夼楊家。大約在清乾隆或嘉慶年間,我的八世祖楊倫與四個弟弟攜老母從山東老家闖關東落戶今天的遼寧省東港市,
至今已二百多年,傳至我已是十三世。祖籍地經多次考證,應該是今天的山東省煙臺市福山區高疃鎮上疋山夼村或下疋山夼村,村中有楊姓,都是自大楊家村遷來的。與我們也對不上譜,所以,在當地目前并沒有找到同宗本家,當地一位楊姓朋友提供一條信息:棲霞亭口楊姓以前有一支遷福山后失聯。建議我聯系一下亭口楊姓,今年聯系上了,但亭口大楊家沒有譜書。
線索又中斷了!現在無論是東北人去山東尋宗,還是山東人來東北尋親,如果闖關東年代短的還可以,但是象我們家這樣久遠的難度則太大了!因為經過戰亂、浩劫,家譜、宗譜遺失焚毀,字輩重新排定、地名更改等,這些難度都不好克服。我家祖籍地明確,闖關東前的一至七世祖名諱明確完整,可是尋宗之路也是崎嶇坎坷,至今依舊如大海撈針。
3、為啥山東人闖關東時,緊臨山東的河北人不去闖關東啊?
此言差矣,雖然闖關東在大部分人的印象當中是山東人大面積遷徙到東北,但其實在這一時期,河北、河南、安徽等省份的人也都有遷入東北,尤其是河北去往東北的人口數量也很高,闖關東并不是特指山東人進入東北,在這一時期,華北地區普遍戰亂而且連年災害莊家減產,人民流離失所,吃不上飯的人非常多,而這些地區除了山東就是河北,特別是闖關東路線當中的陸地線路,經山海關進入東北,當時的河北顯然更加方便。
只不過當時山東闖關東的人數更多,所以才會造成當前的印像,闖關東特指山東人,此外還有一方面原因,當時河北以及遼寧之間還有一個省份,稱之為熱河省,名稱源自于承德避暑山莊內的一條小河流,不過熱河省在后來的行政區劃調整當中取消了,大部分并入了河北。當時闖關東便有很大一批人就是來自于熱河省,并且在東北地區,形成了熱河與山東兩大陣營體系,
4、經常看見山東人闖關東文章,闖關東山東人多,河北人也闖關東,你身邊祖籍河北的人多嗎?
闖關東山東人居多,河北人也不少,如果按百分比的話,山東人占百分之六十五,河北人占百分之三十五!大家都知道,山東和河北歷史上是人口大省,人多地少的局面迫使這兩個省的人口闖關東謀生,除清未民初移民之外,在五十年代初至七十年代初,也有大量山東河北人來東北謀生,特別是六O至六二年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來的最多。這些人一部分參加林業,農墾,煤礦工作,大部分在農村落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