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祖父黃白,曾任珙縣知府,與當(dāng)時的新鄭知府是好朋友,與元稹并稱“白元”,與劉禹錫并稱“白柳”,晚年為官至少府太子,謚號“文”,史稱白府、白文公,白居易被世人尊為“詩妖”、“詩王”,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白居易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唐朝。
白居易被世人尊為“詩妖”、“詩王”,是現(xiàn)實主義詩人的代表人物。白居易樂天,號香山居士,生于公元772年唐朝。他的詩歌題材廣泛,語言通俗易懂,在中唐影響很大。他也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他的文學(xué)創(chuàng)作主張:“文章應(yīng)時而作,歌詩應(yīng)事而作。”-0中的一些經(jīng)典詩句:“野火不會吞噬它們,它們在春風(fēng)中又會高大起來”“我們希望在天堂飛翔,兩只鳥合而為一,在地球上一起成長,一棵樹的兩根樹枝。”在《長恨歌》中“只要她轉(zhuǎn)過頭來笑一笑,就有一百個咒語被施了,六宮的脂粉和顏料都化為烏有”在《長恨歌》中“我們倆都不快樂——直到天荒地老,我們相見了。我們理解。熟人有什么關(guān)系?”《錢塘春游》琵琶行中“亂花漸會引人眼,淺草無馬蹄聲。”白居易的代表詩作有:《別了古草》、《琵琶行》、《長恨歌》、《賣炭翁》、《錢塘湖春走》、《木江吟》、《憶江南》、《大林寺桃花》、《與李十一醉》、《憶元九》、《和
白居易簡介白居易,本名樂天,祖籍太原。到了曾祖父那里,又遷到下關(guān)(音guρ)(今陜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黃白,曾任珙縣知府,與當(dāng)時的新鄭知府是好朋友。看到新鄭山川秀美,民風(fēng)淳樸,黃白十分喜愛,便舉家遷往新鄭城西的東郭寨村(今東郭寺)。唐代宗出生于大歷七年(公元772年2月28日)正月二十日白居易東郭寨。吳昌于2006年8月在洛陽逝世,享年75歲。著有《白長慶集》七十一卷。晚年為官至少府太子,謚號“文”,史稱白府、白文公。在文學(xué)上,他積極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要及時,詩歌要及時,寫了許多感嘆時代、反映人民疾苦的詩歌,對后世影響很大。是中國文學(xué)史上非常重要的詩人。
白居易(772-846),本名樂天,本名香山居士,本名醉音先生,祖籍山西太原,曾祖父時遷居下村,河南新鄭人。他是唐代偉大的現(xiàn)實主義詩人,是唐代三大詩人之一。與元稹并稱“白元”,與劉禹錫并稱“白柳”。被譽為“詩妖”、“詩王”。與元稹共同倡導(dǎo)新樂府運動,官至翰林學(xué)士、左贊善大夫。他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通用。白的《長青集》代代相傳,代表作有《長恨歌》、《賣炭翁》、《琵琶行》等。846年死于洛陽,葬于香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