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山好漢108人,山東占據了一半,簡單統計的話,屬于山東的一共有39人。梁山,山東境內,山東人居多,不足為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梁山真的有108將嗎《水滸傳》梁山人物的原型,主要來自《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畫贊》,那個時候的行政區劃是沒有山東的。
1、《水滸傳》里的梁山108將中,來自山東的有哪些?
山東,自古以來,民風飆悍,闖關東,下南洋,講義氣,愛交友,人稱頌,美名揚。隨唐時,山東道上,誰不知為朋友兩肋插刀的忠義之人秦瓊啊!他結交天下朋友三十六,瓦崗寨上顯身手,扶助唐王李世民,南征北戰立戰功,古今響馬第一人,《水滸傳》,描寫的是北宋末年,君昏臣奸,民不聊生,逼上梁山,拉旗造反。梁山,山東境內,山東人居多,不足為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啊!山東歷來出響馬啊!,
2、梁山好漢有多少個是山東人?
我是學戲曲的,演出劇目離不開名著歷史古傳奇。這個問題我來解答,提起梁山好漢應是四大名著《水滸傳》故事發生在北宋末年。那個時候的行政區劃是沒有山東的,故那時的山東是一個地理概念,也就是太行山以東地區。梁山好漢108人,山東占據了一半,簡單統計的話,屬于山東的一共有39人,例如:及時雨宋江、智多星吳用、活閻羅阮小七、黑旋風李逵丶小李廣花榮、鎮三山黃信等都是山東人。
3、歷史上真的有梁山108將嗎,如果宋江不招安能打得過朝廷嗎?
無論新版、舊版電視劇,都是根據《水滸傳》續書《征四寇》(又名:《征四寇演義》)的主題來拍攝的,這部反水滸續書強化了招安,丑化了宋江,甚至,篡改了歷史,顛倒了黑白。雖然,《征四寇》只有四十九回半,卻忽然在“忠義堂石碣受天文,梁山泊英雄排座次”的后半部分反轉,專門與官府作對,不斷攻城掠寨的梁山好漢,變成了攔路搶劫的毛賊,
書中寫道:原來泊子里好漢,但閑便下山,或帶人馬,或只是數個頭領各自取路去。途次中若是客商車輛人馬,任從經過;若是上任官員,箱里搜出金銀來時,全家不留,所得之物,解送山寨,納庫公用,其余些小,就便分了折莫(不管的意思,此前梁山好漢打破州府,除了劫取軍糧外,都分給百姓),別說看到宋江招安頓生反感,就是這段話就招人討厭。
同時,也暴露了續書的丑惡嘴臉——《征四寇》比《蕩寇志》還壞,既然是反轉,那么,宋江執意招安之說就不是施耐庵《水滸傳》的本意了。但是,宋江與梁山好漢最終還是被朝廷招安了,這是怎么回事呢?施耐庵創作《水滸傳》基本遵循歷史四大名著中,只有《紅樓夢》是原創,其他三部都是二次創作。無論是《水滸傳》、《三國演義》還是《西游記》,其素材來源都是歷史真實,都是基于歷史真實的文學再加工,
其中,《水滸傳》的歷史線索僅次于《三國演義》,施耐庵在書中以歷史線索貫穿始終,水泊梁山的故事不過是這條主線上的一個大節點而已。這部著作的開篇,就是在講歷史,最終也必將以歷史來收束,是一部北宋王朝的興亡史,而且,宋江是《宋史》中有名有姓的人物,多種史料記載,梁山好漢投降了朝廷。但絕對不是如續書《征四寇》那樣,卑顏奴膝、搖尾乞憐的向朝廷投降,執意招安,
歷史上的宋江,率領梁山好漢四處出擊,不斷騷擾州府。到達海州(今連云港)時,遭到張叔夜的伏擊,副將被擒,為了救人,宋江不得已率領全體好漢投降。如此義氣,似乎也感動了施耐庵,《水滸傳》通篇“義”字當先,宋江被擒之后,張叔夜沒有立即將他們斬首,而是代表朝廷勸降。因為,宋徽宗有詔在先,張叔夜是奉命前來招降宋江,而非剿滅這伙義軍,
《宋史·徽宗本紀》有這樣的記載:淮南盜宋江等犯淮陽軍,遣將討捕,又犯京東、河北,入楚、海州界,命知州張叔夜招降之。之后不久,“大書黃紙飛敕來”,宋徽宗下詔赦免了宋江,這是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二月的事情,《水滸傳》中,魯智深的禪杖重六十二斤,講的是梁山好漢在宣和元年開始聚義,因為,誤走妖魔的那一年是宋仁宗嘉佑三年,也就是公元1058年,六十二年后,就到了宋徽宗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宋江起事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