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靖四十年(1561)明將戚繼光臺州(今浙江臨海)抗倭的戰斗。臺州之戰是發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間的戰爭,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臺州(今浙江臨海)周邊的新臺、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大破倭寇,連續取得九次大捷,徹底消滅了侵犯臺州的倭寇。
1、戚繼光在臺州抗倭之戰,為何能九戰九捷?
既然你誠心誠意的問了,我便認認真真的回答你。明朝東南沿海抗倭戰爭,是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反侵略戰爭,但由于明軍腐敗無能,抗倭200年倭患未除。直到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戚繼光奉調浙江任寧紹臺參將后,東南沿海抗倭形勢才發生根本改變,從1555年到1566年,戚繼光抗倭百戰,節節勝利。期間,戚繼光先后在臺州九年,他創造出了輝煌戰績和最燦爛的人生,
他的“臺州之戰”九戰九捷平倭寇,被《中國軍事大辭典》收錄為專條永載史冊:“臺州之戰,亦稱辛酉臺州大捷。嘉靖四十年(1561)明將戚繼光臺州(今浙江臨海)抗倭的戰斗,是年春,倭寇大掠浙東桃渚、圻頭,戚繼光率部急趨寧海,于龍山大敗倭寇,追至雁門嶺。倭寇乘虛分兵三路進犯臺州,倭寇兵至新河,戚繼光夫人發動婦女,配合守軍守城。
城上旌旗招展,銃炮聲、喊殺聲連天,倭寇遠遠望去,以為城中早有防備,不敢貿然進攻。戚繼光獲悉后,即派唐堯臣部援新河,將倭寇擊潰,新河戰時,戚繼光主力進抵臺州,同倭寇于離臺州數里的花街交戰。戚繼光率部以火器挫敵勢,又窮追,倭寇大半淹死水中,農歷四月二十五日,倭寇二千人,抵臺州東北的大田。戚繼光主動迎戰,于白水洋東之上峰山設伏,待敵人入峽谷進伏擊圈后,集中兵力攔腰襲擊,鳥銃突發,奮勇沖殺,
倭寇忙以一字陣以守為攻。戚軍以鴛鴦陣對敵,倭寇大敗,退居小山,并搶先登上界嶺,拼死抵抗,戚軍冒死仰攻,一舉摧毀之,計殲敵三百四十四人,擒倭寇首領。上峰戰后,原自寧海團前逃跑的倭寇,聚眾二千,聯船十八艘,于五月十七日在長沙(今溫嶺東南)登岸,戚繼光決定水陸聯合作戰大敗倭寇。戚繼光以一個月的時間,連獲新河、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役勝利,全殲侵犯臺州的倭寇,
在東南沿海抗倭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至此,浙東倭寇遂告平定,戚繼光能夠取得抗倭勝利的原因:1、獲得明朝政府的大力支持。明朝時期,倭寇出現在我國東南沿海一帶,他們由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盜勾結一些當時的奸商組成,經常騷擾我國沿海地區,明朝政府派戚繼光抗擊倭寇。2、戚繼光卓越的領導才能和治軍嚴明,“戚家軍”軍紀嚴明、訓練有素;戚繼光本人文武雙全,才智超群。
2、戚繼光抗倭臺州之戰,臺州之戰結局如何?
臺州之戰是發生在嘉靖四十年(1561年)四至五月間的戰爭,由抗倭名將戚繼光帶領戚家軍在臺州(今浙江臨海)周邊的新臺、花街、上峰嶺、長沙等地大破倭寇,連續取得九次大捷,徹底消滅了侵犯臺州的倭寇,更打擊了其囂張氣焰,使其再也不敢大規模入侵浙江沿海地區。倭寇肆虐倭寇,指從元末明初至隆慶開關時期,侵略中國沿海地區的海盜集團,因其中有日本人,故稱為倭寇,
永樂十七年(1419年),明軍于遼東望海堝全殲來侵之倭。此役之后,倭患暫平,海防較為平靜,由于明朝海禁政策,沿海地區人民生活困苦,不得已鋌而走險出海走私。至嘉靖時,由于明朝內部商品經濟的發展,對外貿易的需求擴大,走私的人越來越多,有的甚至發展成為海盜,與倭人勾結,至使倭寇肆虐,再加上明朝腐敗嚴重,海防廢弛,又逢殘元勢力頻頻南下,明廷將精銳之師調往京師和長城一帶,致使倭寇多次大舉侵犯東南。
甚至出現倭寇僅53人,竟橫行明朝三省80余日,殺死擊傷官兵四五千人,包括明朝一御史、一縣丞、二指揮、二把總,最后明朝采取人海戰術才將其消滅,倭患之嚴重可見一斑,戚繼光與戚家軍戚繼光,字元敬,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繼承祖上的職位,任登州衛指揮僉事。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受張居正推薦,戚繼光進署都指揮僉事一職,管理登州、文登、即墨三營共二十五個衛所,防御山東沿海的倭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