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慶石化首先,石化給安慶帶來了什么。鳥瞰安慶石化廠區其次,安慶石化讓安慶損失了什么,安慶石化廠區如果沒有安慶石化,安慶就能吸引高科技人才,安慶石化投建于上個世紀70年代,自從安慶石化投資建設以后,石化廠一直都是安慶市的支柱產業,從計劃經濟時代到市場經濟改革初期,石化廠為安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機會,石化職工的待遇與福利,子女的教育都是非常好的。
1、安慶是因為石化放棄了中科大嗎?
中科大南遷安徽,從安慶又搬遷到合肥,時任國務院科教組負責人劉西堯與安徽革委會主任李德生起到了關鍵作用,與安慶發展石化工業并無必要聯系。中科大南遷命途多舛,落腳安慶在河南、湖北和江西都明確表示不能接收中科大后,學校到安徽安慶選點,安慶方面表示歡迎,當時中科院領導劉西堯下達了疏散到安徽省安慶市的指示,并說:“其它學校都下去了,科大沒動,開頭早,走的晚??”“安徽歡迎去,條件不錯??領導上支持你們,國務院業務組的都表了態,同意去。
”安慶安置條件艱苦,下遷局面混亂1969年12月初,先遣人員90人趕赴安慶,12月17-30日接連而來的兩批900人也隨后到達該市,被安置在安慶市委黨校的一棟僅能容納300人的三層小樓里。那里條件艱苦,根本無法支撐近千人的基本生活,該小樓位于郊外的一個小山上,沒有公路與外面相連,交通很不便利,總共只有七、八十個房間與一個小食堂,而且自來水不通,生活用水要越過一條溝到對面的山上去挑。
房子門窗在“文革”的武斗中被全部拆除,有的用磚石堵死,一場大雪使天氣驟冷,連睡地鋪的墊草也難以購買。條件如此困難,致使局面非常混亂,此時在安慶的總人數已達900多人。后又接北京通知,第三批人員即將由北京啟程到皖,這時,已到安慶的四位校革委會常委認為,由于安慶的條件困難,應急速回北京匯報。而宣傳隊主張第三批人員可以下來,利用食堂住宿,還可再找安慶市借房,
在意見沒有統一的情況下,四位常委決定回北京匯報安慶的實際情況,穩妥做好人員下遷工作。在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下,向安慶的搬遷很快停止,時任安徽革委會主任李德生拍板搬遷到合肥1970年1月,中科院方面領導口在中科大在皖負責人不在場的情況下會見了李德生,協商科大搬遷合肥的若干事宜。對于科大遷皖,李德生指示:“安徽來了一、二十個單位,但都是找個基點,領導關系還在原上級機關;我們原來以為科大也是如此,現在情況更具體了,關系下放了;經過研究,安徽有困難,可考慮在合師院??”由此,科大正式遷至合肥,在原合肥師范學院校址辦學,
原北京玉泉路科大校址很快被鐵道兵與海軍部隊占用,教室、實驗室等也被改成了招待所、宿合。中科大艱難困苦中的鳳凰涅槃中科大自1969年12月開始遷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遷,學校遷入合肥時,儀器設備損失2/3,教師流失二分之一以上。教學、生活用房嚴重不足,校舍面積不到6萬平方米,到1972年,全校講師以上職稱的教師尚不足百人。
2、安慶除了安慶石化,還靠什么產業收入?
安慶除了安慶石化,還依靠機械加工和精細化工這兩個產業增加收入,在國家級市開發區,主要集中一批機械加工企業,它們基本上具備一定的經濟規模和一定的技術含量,效益也還不錯。高新技術開發區是在原化工園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主要依托安慶石化,延伸產業鏈,實行循環經濟,高新區目前落戶企業逐年增多,也形成一定規模,市政府為了做大做強園區,采取一系列優惠政策,千方百計為客商的提供條件,搞好服務。
3、安慶不會再現輝煌了嗎?
曾經的曾經,看安慶這幾十年,城市的崛起無外乎是工業經濟,人文歷史。安慶石化存在已久,那是移不走關不掉的企業,那就應該將化工企業全放在西邊,為什么東邊又有化工企業,大煙囪,引進來的都是落后的別人不要的化工企業,注定了這座城市不宜居,癌癥發病率高讓石化一直詬病,這是安慶人的口頭禪,整體規劃不清,導致整個城市就是化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