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去廣東,有稱“上”,也有叫“下”的,不能以偏概全都說湖南人去廣東都是說“上”。廣東地區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說粵語(比如很多上了年紀的潮汕人與客家人,還是一些來廣東工作的外省人);但是70%廣東人都會粵語,廣東地區以粵語為母語的人數7000萬,廣東地區會說粵語的人數高達9000萬。
1、為什么貴州人喜歡說“下廣東”?而湖南人卻說“上廣東”?
這有口語上的習慣,也有位置方位上的不同叫法。廣東廣西,貴州云南,多屬珠江流域,流域就有上游下游關系,習慣上從上游之地去下游之稱為“下”,從下游之地去上游之地叫“上“,這“上下”都是去走的意思,但更突顯了兩地高低的不同,方位之明顯差異。云貴高原是珠江上游,云南貴州人去廣東叫“下”是很對的,也突顯云貴地勢高于廣東,是上下游關系,明顯了兩高低不同,
湖南去廣東,有稱“上”,也有叫“下”的,不能以偏概全都說湖南人去廣東都是說“上”。不管說上說下都是表去的意思,有的地方人沒有高低觀念,不分上下游,不論方位,一律習慣性的尊為“上”,去哪里都是說“上”,這是習慣了使然,所以說“上廣東”又正常了。一種是地理位里,河流流向造成,湖南是在湖之南,有三湘四水,實有十水。
湖南簡稱湘,多屬上江流域,境內最大河流就是湘江,湘江主要是由南往北流的,不是由西往東,由北往南,從省會長沙去衡陽郴州都是叫“上”再“上”就到廣東樂昌韶關,再一直“上”就到廣州深圳了,所以,以湘江流向概念,就使湘人生錯覺,而去廣東也說“上”了,人在口語上表達去或到的用詞有好幾種,上下是用得最多的,這突顯了兩地高低的下同,及流域的河流流向。
我廣西去廣東,用“下“,也有用“落”用“出”的,“落廣東”,示明了自己所在高于所去,“出廣東”,表明了自己所在在里,是由里往外,出與入對,上與下對,上也與落對,落更有直落直去不彎之意。一般而言,在我地,由西而東是下,是落,是出,由東而西是上是爬是入,由南往北是上,由北往南是下,這是地圖習慣上而言的。人有習慣性,有固定思維,一時改變不了,有說得不妥切甚主反了是有的,
2、廣東人都會說粵語嗎?我覺得不一定,你們認為呢?
粵語(Cantonese),又稱廣東話、廣府話、唐話,俗稱“白話”,是漢藏語系漢語族中的一種聲調語言。廣東地區以粵語為母語的人數7000萬,廣東地區會說粵語的人數高達9000萬,可以說廣東地區說粵語為主流。粵語是漢族廣府民系的母語、廣府文化的重要載體和廣府民系基本標志性的文化識別之一,其是漢族優秀種群廣府人用作交流的高等優秀語言,
廣東不但是一個經濟發達的省份,同時也是一個包容的地區,所以粵語為主流的廣東,同時也包容著其它一些地區性語言。比如粵東沿海的潮汕話,粵東山區的畬客話,粵語的起源分別有源自北方中原的雅語與源自楚國的楚語。其是隨著廣府先民從北方中原地區南遷而在嶺南地區流行與發揚起來的,雖然粵東山越畬客土著也有自己的交流的語言,但畬客山越由于經濟文化落后,導致其客家話作為一種山區局限性非大的語言,根本走不出粵東山區。
相反粵語由于其作為一種先進而又高級的語言,其生命力比較強大,70%以上的廣東人會說粵語,同時粵語在香港、澳門具有官方語言的地位,是澳大利亞的第四大語言,美國和加拿大的第三大語言,新西蘭的第二大語言。廣東地區雖然不是所有人都會說粵語(比如很多上了年紀的潮汕人與客家人,還是一些來廣東工作的外省人);但是70%廣東人都會粵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