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學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學國學,要看是多大的孩子。現在搞傳銷的,講成功學的,都要講國學,國學在這些人眼里是最好的洗腦工具,”5國學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國粹也有國渣,好的國學老師能把詩詞歌賦講活,而照本宣科的老師有可能讓孩子對國學失去興趣,我是不建議去報國學班的,一是因為會加重孩子的負擔,二是近年來很多國學班,教授的課程,都不是正統的國學。
1、4歲孩子學國學可以嗎?有哪些建議?
國學分類極多,選好內容不是不可以。從經典上來分,子經史集,里面都有相對比較簡單的東西,形式上主要以選讀為主,不能就一門,就一類的深究。唐詩宋詞選一些,《莊子》寓言故事也可以講一講,寫字的話這個年紀以控筆為主,也就是橫平豎直的劃線,有個特別重要的前提就是家長本身喜好國學,并且有一定的基本功底,帶著孩子玩的心態,以誘導興趣為主。
2、有的家長將孩子送去學習國學,有沒有必要?
謝謝邀請!國學是一個很寬泛的概念,學國學,要看是多大的孩子,我的經驗是,如果從小就給孩子讀《聲律啟蒙》《增廣賢文》《三字經》《百家姓》《唐詩宋詞》之類的書,孩子耳濡目染,就會對這類內容很感興趣。因為小寶寶喜歡韻律感很強的詞句,而有些國學經典恰恰滿足了寶寶的需求,送到國學班去學的話,要看老師的水準了。好的國學老師能把詩詞歌賦講活,而照本宣科的老師有可能讓孩子對國學失去興趣,
3、小孩是否需要學習國學?
近些年來,“國學”已不僅是一個熱詞,已成為一種文化現象和社會熱潮。從高等學府到市井民間,從大學課堂到幼兒讀經,從電視講壇到簽名售書,國學是似乎被國人當做了一種精神信仰,穿上唐裝,跟著“國學大師”搖頭晃腦,讀讀《弟子規》、《三字經》,更要命的就是很多家長把讀經看成是教育孩子的葵花寶典,自2004年開始,約有3000家私塾、學堂涌現全國,讀經聲響徹各地。
“國學熱”“讀經熱”熱的邪乎,連著名歌星孫楠都要給自己定義了一個新身份:“國學文化的推廣者”,首先把自己的女兒送到名為“華夏學宮”的國學院,無論是名人還是百姓,送孩子上私塾,學“國學”,趨之若鶩,蔚為壯觀。可是他們得到的結果是什么呢?北京順義的“國學班”這樣教育學生,用棍子、錘子、針打學生;懲罰學生,讓她們赤裸雙腳在石子上跑步;讓孩子們吃用過的衛生紙,否則就吃辣椒;經常不給孩子們吃飯;全封閉式管理,半年才能見一次家長有個9歲的保定女童茜茜(化名)沒等到半年,身體就被打的遍體鱗傷,以至于連老師都不得不通知家長來領人,
吉林9歲兒童睿睿意外死亡,在一個宣稱“用國學教育凈化學生的心靈,用中醫教育保障學生的身體健康,用辯經教育開發學生的心智”國學學校生病卻給耽誤了。孩子有病學校不去及時治療,說什么“你孩子得了白血病,是因為你們家殺業太重,作家長的應該懺悔,”醒醒吧,可憐的家長們!在某些人眼里,國學是至高無上的,是萬能的,穿漢服、搖折扇、誦經典,能治療一切現代社會病。
不管三七二十一一股腦給兒童灌輸進去,這是對兒童的摧殘。與經典同行,與圣賢為伍,說的倒是冠冕堂皇,三綱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男尊女卑三從四德,貞節烈婦,郭巨埋兒,繼續讓這些精神鴉片荼毒幼小的心靈嗎?魯迅先生思想啟蒙一百年了,今天我們還要再喊“救救孩子\
可事實不是那么理想,江西有個網紅校長劉愛平,校門口誦讀經典已經堅持了7年,最后抑郁癥自殺身亡。魯迅先生曾有憤激之言,不讀中國書,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魯迅先生是國學大師,懂得傳統文化中的糟粕和垃圾太多,“孔子之徒的經,真不知讀到哪里去了;倒是不識字的婦女們能實踐,還有,歐戰時候的參戰,我們不是常常自負的么?但可曾用《論語》感化過德國兵,用《易經》咒翻了潛水艇呢?儒者們引為勞績的,倒是那大抵目不識丁的華工!”5國學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國粹也有國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