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稍可以讓四川人民緊繃的神經放松一下的是,從地震發生的規律來一般一次大的地震或者一個地震活躍期之后,同一地區會進入一個相對地震少發的沉寂期,這是由于大的地震或者地震活躍期會釋放地殼內部能量。(四川龍門山地震帶)四川地震多發的原因四川位于青藏高原與中東部地區的過渡地帶,我們知道,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擠壓形成的。
1、四川又地震了,你們經歷過什么樣的地震?
地震是天災,不可避免,對四川災害頻發表示關注,對災區人民表示同情。本人經歷過的地震是九七年,還是在大理服役期間,白天晚上住在一小客車內,擔心害怕,大冬天冷風刺骨,吃飯時間匆匆回家吃飯便跑出室外游蕩,難忘有一天中午正在吃飯,忽然門窗咣當作響,地下似有啥東西滾動,頓時灰塵飛揚,匆忙丟碗跑到室外,預報說才四級多小震,前后住了一周多時間,預警解除。
2、10月31日四川西昌發生了5.1級地震,為什么有媒體稱四川為“天府之國”?
四川省是一個行政區概念,而“天府之國”是一個人文地理的概念,二者是具有差異的,四川從地理上來看其實由兩大地形組成:川西高原和四川盆地,而四川盆地主要由成都平原組成,也叫川西壩子。恰恰四川的多發地震區域就在川西,簡單談談原因,當青藏高原增高到一定的高度,壓力擠向東部,與四川盆地地殼發生擠壓,形成了拔地而起的龍門山。
所以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接就形成了龍門山斷裂帶,使之地震多發,這整體上是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的碰撞造成的。但這發生的區域并不在“天府之國”成都平原,“天府之國”的美譽最開始指的是“關中平原”,但隨著秦朝李冰父子修建的偉大水利工程都江堰解決了水患,成都平原就徹底成為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土”,以絕對優勢奠定了千年基業,逐步就讓“天府之國”的美譽賦予了成都平原,甚至在唐朝時成都平原的富饒已經人盡皆知——“唐時謂天下之盛,揚州第一而益州次之”。
而這也讓整個四川盆地煥發新生,經濟的發展必然產生諸多積極影響,不只是物產豐饒,農業發達,還使得蘇軾、李白、巴金、張大千等文化名杰輩出,青城山、峨眉山也可以看出四川盆地的佛道影響力,前有道家先驅彭祖,后有蜀八仙之贊譽(容成公、李耳、董仲舒、張道陵(道教創始人)、嚴君平、李八百、范長生、爾朱先生),也有武則天、諸葛亮、朱德、鄧小平、陳毅、張瀾等偉人頻現,更有首屈一指的飲食文化,從川A到川Z不重樣吃遍,
3、四川可能發生8級地震嗎?
不知道為什么最近地震的話題這么火!既然大家關心,我們就分析一下,先說結論:四川未來發生8級地震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四川地震多發從大的尺度來說,我國位于世界兩大地震帶——環太平洋地震帶與歐亞地震帶之間,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地震斷裂帶十分活躍。(中國強震及地震帶分布)而這其中,四川所在的西南地區又是僅隨臺灣地區之后,我國地震最為頻發的地區之一,四川省內的龍門山地震帶更是近年來我國地震最為活躍的地震帶之一,
自公元1169年以來,這里共發生破壞性地震26次,其中6級以上地震多達20次!2008年汶川8.0級地震以及2013年的雅安7.0級地震都是發生在這個地震帶上。(四川龍門山地震帶)四川地震多發的原因四川位于青藏高原與中東部地區的過渡地帶,我們知道,青藏高原是由于印度板塊向亞洲板塊俯沖擠壓形成的,而這么高的高原,自身的重量也是驚人,處于青藏高原東部邊緣地帶的四川就成為這些重量積攢的能量釋放的通道,從這一點來說,四川未來發生8級地震的可能性還是挺大的!但是什么時候,具體什么位置,以目前人類對地震的認知水平來說,尚無法預測,我們能做的就是多儲備地震防御知識,以備不時之需!不過稍稍可以讓四川人民緊繃的神經放松一下的是,從地震發生的規律來說,一般一次大的地震或者一個地震活躍期之后,同一地區會進入一個相對地震少發的沉寂期,這是由于大的地震或者地震活躍期會釋放地殼內部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