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常州地位很高,只不過常州一直低調而已。常州自古就出名人,歷史上有文字記載的第一人季札,南齊開國皇帝蕭道成,清朝光狀元就出了二百多人,瞿秋白翻譯家陸小曼,名人史良、李公仆,新聞惲逸群,近代革命家瞿秋白、張太雷、惲代英,數學家華羅庚,企業家劉國鈞,畫家泰斗劉海粟等等。
1、歷史上常州的地位如何?
歷史上的常州地位很高,只不過常州一直低調而已。我第一次知道常州是小時候隨我爺爺去看望他戰友,后來進一步了解常州是因為我的經濟管理學老師,從那時起,我就翻閱過常州歷史,常州是江蘇省第三個建城的城市,第一是徐州,第二是南京。季札的封地就是現在的常州,季札三讓皇位,是孔子的老師,南季北孔,南季指的就是季札,溧陽上黃鎮人類的發源地,只不過常州一直低調,如果換成蘇州和無錫,就這兩個肯定要鬧的全世界都知道,
很高興能回答問題。常州園林屬于古典園林建筑,雖不及蘇州園林歷史悠久,盛名卓著,但常州作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亦有著不少精巧別致的私家園林,諸如約園(常州市第二人民醫院內)、近園(舊作靜園,常州賓館內)、意園(魁星閣,縣學街西)、半園(雪洞巷內)、寄園(白家橋之上塘)、聊園(北直街翔源觀巷)、未園(常州市少年宮內)、韻園(娑羅巷內)、怡園(東下塘)、暫園(新市路)等共有四十多處,尤以明清兩代為甚,雖歷經城市變遷多有損毀,現存的僅有近園、未園、暫園,意園等,占地面積不大,但依舊繼承和保留了江南地區園林建筑的獨具匠心,以及以意境見長,移步換景的特色,并且每個園林都有著一段獨特的歷史故事。
現如今,常州市區內最大的園林為紅梅公園,被譽為常州第一園林,古典園林以東坡公園為代表,現代園林以城西青楓公園為代表,近園又名靜園、惲家花園,興建于清朝的乾陵年間,坐落在常州市長生巷的常州賓館之內,是江南地區最具清初明末風格的。系清順治年間進士楊兆魯所建,南北長80米,東西寬64米。“西野草堂”居中,“見一亭”、“天香閣”、“安樂窩”、“得月軒”、“秋爽亭”、“虛舟”、“三梧亭”、“垂綸洞”錯落其間,步移景易,
園內花木扶流,東側廊墻內嵌有名人書條石30副。近園布局精巧,山水曲盡畫理,極具江南古典園林的特色,時任江西提學的清順治年間進士楊兆魯,在外為官多年,最終敵不住風雨和年事,于康熙六年(1667年)因病還鄉。龍城書院注經堂后有廢地六七畝,還鄉的楊兆魯看中了這方寶地,于是買下此地建園筑宅,鑿池堆山,歷時五年,已“近似乎園”,主人故將此園謂之“近園”。
康熙十一年秋,近園竣工之時,楊兆魯邀請清初六大畫家“四王吳惲”中的虞山王石谷和毗陵惲南田以及鎮江的著名詩人、書畫家笪重光雅集近園,飲酒賦詩,游園賞景,常州人在造園中歷來不肆張揚。在私家園林中,有六七畝地,數十間房,已不是“近乎園”的概念,而是確確實實擁有一園之勝,尋常百姓不可多見,主人在園內開鑿鑒池,池周環以亭、臺、樓、軒,構思奇巧,窮盡畫理,山巒花徑,楚楚可人,更似惹人喜愛的小盆景,濃縮了明清園林的精華所在。
近園中的山水花木,亭臺樓榭,精細而雅致,處處體現了“淡語皆有味”的意境,再看其園林的造景,格局不俗,質樸大方。近園的亭臺樓闋等建筑,大多環山繞水,錯落有致,非常注重比例的適度,其北面的“西野草堂”傍水而建,是主人宴請賓客之地。西南方向有“天香閣”、“安樂窩”以及臨池水的“得月軒”,再向北行便是“秋水亭”,一路下去是“虛舟”、“容膝居”、小徑往還,清幽自然,極負“遠山近水自成趣”的意境。
東側廊墻內嵌有名人書條石30副,意園位于常州市區后北岸4-8號。原為清康熙年間狀元趙熊詔府邸花園,有宅第28進,占半條縣學街,乾嘉年間,趙熊詔的后人,毗陵七子之一趙懷玉曾大規模整修這座宅第,新建了方玉堂、云窩、水閣、亭榭等景,1860年太平軍占領常州,設為圣庫,英王陳玉成還曾駐節于此。1864年李鴻章攻陷常州,大肆動掠圣庫,為了毀滅罪證,一把火趙家房屋大部被燒,只大門、延桂山房和魁星閣得以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