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定都洛陽熟悉歷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劉秀建立東漢王朝之后,正式的都城是洛陽。一般來東漢的首都是洛陽,沒什么問題,但是如果細究起來,西安也曾經短暫當過東漢的首都,定都洛陽是西漢中后期以來儒家集體呼吁的由于洛陽畢竟是儒家偶像周公當年營造的洛邑之所在,不僅僅是當時華夏版圖上最為居中(道里均)的大都會,而且也是漢代儒家理想中的【恢復周禮】之地,所以漢儒們從西漢中后期便開始提倡遷都洛陽。
1、東漢首都是西安還是洛陽?
先回答問題:一般來說,東漢的首都是洛陽,沒什么問題,但是如果細究起來,西安也曾經短暫當過東漢的首都。具體怎么回事,我們細細道來:1.東漢定都洛陽熟悉歷史的朋友肯定都知道,劉秀建立東漢王朝之后,正式的都城是洛陽,相對而言,很少有人知道,兩漢之際的都城遷移,實際上始于王莽。西漢時,漢帝國的都城在長安,劉邦建立西漢王朝之后,為了加強關中的實力,同時削弱關東地區的力量,專門從關東地區向關中移民。
這些人被安排在帝陵旁邊的陵邑中居住,比如長陵邑、陽陵邑、茂陵邑,相當于長安的衛星城,一直到漢元帝的時候,這種移民活動才停止。因此,在西漢中晚期時,關中地區和長安的人口非常多,根據漢平帝元始二年的統計數據,長安的人口達到了24萬!關中號稱八百里秦川,可是假如我們看看地形圖就會發現,關中“很窄”,耕地面積有限。
因此當人口過于龐大時,本地出產的糧食就漸漸不夠用了,必須從關東運糧,成本很高,所以王莽執政的時候,就開始把目光投射到洛陽。在始建國八年(公元16年)的時候,王莽就開始著手建設洛陽,大概是想把洛陽和長安搞成兩京制,當然,王莽這樣做也有他的私心。他的皇位得來的渠道并不光彩,在長安,劉氏皇族以及支持劉氏的勢力還比較強大,他希望借助于遷都,來緩和矛盾并削弱反對派,
可惜,還沒來得及落實,新莽政權就倒臺了。經過新莽之后的戰亂,漢光武帝劉秀終于消滅了河北的割據勢力,在河北稱帝建國,建武元年(公元25年),劉秀經過慎重考慮,決定放棄舊都長安,定都到洛陽。這里面的原因非常復雜,除了經濟因素外,劉秀集團的重要大臣有很多都是南陽人士,他們不希望都城離家鄉太遠,不過從整體來看,劉秀將都城從西漢的長安遷移到洛陽,是繼續了王莽時期的大趨勢。
當然,長安畢竟是舊都,而且是西漢皇帝陵寢所在,地位還是相當重要的,歷代東漢皇帝常常巡行長安,拜祭祖陵,2.董卓遷都長安東漢一直以洛陽為都城,直到東漢末年董卓的興起。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東漢末年大將軍何進謀誅宦官,結果引起了大的動亂,西北軍閥董卓趁機進入洛陽把持朝政。到了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關東軍閥在袁紹的帶領下討伐董卓,為了躲避鋒芒,董卓強迫漢獻帝以及洛陽的文武百官、富家大族一起向西轉移,把都城從洛陽重新遷回了長安,
長安在東漢晚期本身已經比較衰落了,沒想到由于董卓的原因,居然迎來了一次“復興”??上н@種繁榮并未維持很久,前后不過四、五年,初平三年董卓被呂布所殺,隨后本為董卓部將的李傕、郭汜在長安相互攻戰。到了興平元年(194年),長安城被這些人折騰的不像樣,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離開長安向東逃竄,直到建安元年(196年),被曹操迎接到了許昌,從此許都又成了東漢的最后一個都城。
2、有人說除了東漢與西晉外,在洛陽的都是山寨王朝,你怎么看?
原本已有定論,中國24正統王朝才是真正的王朝,其他皆不是,正統王朝明細如下:夏朝-商朝-西周-東周-秦朝-西漢-東漢-曹魏-西晉-東晉-北魏-南朝-隋朝-唐朝-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北宋-南宋-元朝-明朝-清朝,請對照參考洛陽十三朝與西安所謂的十三朝,就可知道誰是李逵,誰是李鬼了!洛陽十三朝明細如下:夏-商-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唐-后梁-后唐--后晉。
洛陽正統王朝13個,西安十三朝:西周-秦-西漢-新莽-東漢-西晉-前秦-前趙-后秦-西魏-北周-隋-唐。西安正統王朝7個,再來看看西安的所謂十三朝吧!西周:從1933年考古發掘至今近百年,都沒能在西安發現任何一處西周天子宮殿與宗廟祭壇遺址,沒有發現任何與西周都城有關的考古證據,倒是在洛陽與寶雞發現了西周王宮與宗廟遺址等都城證據,這充分說明西安根本不是西周都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