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一階段,人們對自然的態度主要是崇拜;第二階段,人類對自然的態度是征服;第三階段,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以協調為主,征服自然的錯誤在于它認為自然的規律可以窮盡,可以被人類完全掌握,自然的發展可以窮盡,可以被人類完全理解,人類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順其自然,所謂征服自然只是指通過實踐掌握了自然的一些規律,提供了改造自然的手段。
人類應該順應自然,而不是順其自然。順其自然,什么都不做。我們可以改變人們對自己的看法,但不能改變世界對自己的看法。在改變觀點的同時,也要遵循宇宙的規則和地球的規則。就像動物一樣,它們只是靠你生存,或者在動物中爭奪王者的地位。這是為了適應自然
生態經濟學要辯證地看待生態學作為自然科學的理論基礎。研究生態經濟學,首先要梳理生態理論的變遷路徑。生態學最早屬于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態學的發展過程就是生物學向宏觀方向發展的過程。生態理論的發展是人類與環境關系的逐漸演變。人類與環境的關系以及對這種關系的認識也在逐漸發展變化,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從人類出現到文藝復興,是一個神秘的文化階段,相當于人類文明的蒙昧階段;文藝復興到20世紀中期,是工業文明階段。20世紀60年代以來,是生態文明階段。在第一階段,人們對自然的態度主要是崇拜;第二階段,人類對自然的態度是征服;第三階段,人類對自然的態度以協調為主。
3、人類“ 征服自然”有什么后果?所謂征服自然只是指通過實踐掌握了自然的一些規律,提供了改造自然的手段。它改變不了自然界的客觀存在,征服自然的錯誤在于它認為自然的規律可以窮盡,可以被人類完全掌握,自然的發展可以窮盡,可以被人類完全理解。其實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觀點,人類對自然規律的認識永遠不會窮盡。因為大自然永遠在發展,人類的認識永遠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