樞密使一職始置于唐后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南院樞密使是什么官職,南院樞密使是南樞密院長官,總領漢人軍民政事,南宋樞密院的副長官與參知政事互兼清朝刑部樞密是什么官,樞密使是樞密院的主官主要的職責是輔佐宰相,分掌軍政,通俗一點說就是掌管統(tǒng)軍治國相關的事務,遼國北院樞密使是文官還是武官。
南院樞密使是南樞密院長官,總領漢人軍民政事。南院樞密使為契丹南樞密院長官,掌文銓、部族、丁賦之政,凡契丹人民皆屬焉。以其牙帳居大內(nèi)之南,故名南院。元好問所謂‘南衙不主兵’是也。見《遼史·百官志一》。其官佐還有知南院樞密使事、知南院樞密事、南院樞密副使等。南院指契丹的南樞密院,以其官署居大內(nèi)之南,故名
樞密使是樞密院的主官主要的職責是輔佐宰相,分掌軍政,通俗一點說就是掌管統(tǒng)軍治國相關的事務。樞密使一職始置于唐后期,為樞密院主官,以宦官充任,五代時改由士人充任,后又逐漸被武臣所掌握,辦事機構也日益完善
樞密院的長官為樞密使或知樞密院事,五代至元的最高軍事機構。唐代宗永泰中始設樞密使,掌文書,以宦者任之。五代后梁設崇政院,改用士人,掌軍國大政。后唐改稱樞密院,樞密使輔左宰相,分掌軍政。宋設樞密院與“中書”分掌軍、政大權,號稱“二府”。中書稱東府,樞密院稱西府。北宋除熙寧初年外,不同時并置,副長官為樞密副使或同知樞密院事,資歷淺的稱簽書樞密院事、同簽書樞密院事。元豐改制,以知樞密院事與同知樞密院事為正副長官,其他一概廢罷。元佑三年復置簽書樞密院事。北宋末一度以位高者領樞密院事。南宋初年復設樞密使、副使、同簽書樞密院事,樞密使位在知樞密院事之上。樞密院長官通常由文官擔任,實行“以文馭武”。北宋初及慶歷年間,宰相曾兼樞密使。南宋前期宰相多兼樞密使,后期則例兼樞密使,另設專職的樞密使。南宋樞密院的副長官與參知政事互兼
4、遼國北院樞密使是文官還是武官?是武官,遼國分南院和北院,南院為漢族文官掌管北院為遼國人掌管而且樞密使相當于國家最高軍事首腦,遼國是在馬背上的建立的政權,一個尚武的民族是絕不可能用文官任這種職務的,這和對立的宋國是鮮明的對比,宋國是重文輕武文官掌軍所以戰(zhàn)斗力低,如果任用文官怎么會有強大的戰(zhàn)斗力,這在遼國與宋的戰(zhàn)爭中就足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