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本營中不包含內閣總理大臣、外務大臣等政府文官(小磯內閣時期,首相曾例外地成為大本營的成員),,大本營下轄的機構大部分是參謀本部和軍令部的機構,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負責在大本營和政府之間協調,,1943年3月27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方軍下面,新增設緬甸方面軍,同時大本營決定將駐朝鮮的第17方面軍劃歸關東軍指揮日軍戰時大本營有哪些人。
大本營下轄的機構大部分是參謀本部和軍令部的機構。大本營會議由天皇、參謀總長和次長、軍令部總長和次長、參謀本部第1部長(負責作戰事務)和作戰課長、軍令部第1部長和作戰課長組成;陸軍大臣和海軍大臣列席會議,但沒有發言權。大本營中不包含內閣總理大臣、外務大臣等政府文官(小磯內閣時期,首相曾例外地成為大本營的成員)。大本營政府聯絡會議負責在大本營和政府之間協調
劃歸關東軍指揮1945年8月10日,日軍大本營終于下達了《對蘇全面作戰》的決定,決定中命令關東軍“要把主要作戰指向對蘇作戰,隨處擊潰來犯之敵,保衛朝鮮”。這份內容空洞的命令使關東軍參謀部十分為難,草地卓吾多次用直通電話聯系大本營要求給于具體作戰指導,但大本營也沒有具體方案,不過有一點十分明確,就是命令關東軍作戰基本任務是保衛朝鮮。同時大本營決定將駐朝鮮的第17方面軍劃歸關東軍指揮
二戰后期,太平洋戰場進行奪島戰的時候,日軍確實從中國戰場抽調大約三個師團以及兩個特種旅團投入太平洋戰場。日軍最后收縮兵力時,日軍幾乎把東南亞戰場的大部分兵力都投入到太平洋戰場中。當然在中國戰場還保留大部分兵力。包括號稱百萬實際兵力80余萬的關東軍
4、日軍部隊的部署做了哪些調整?1943年3月27日,日軍大本營決定在南方軍下面,新增設緬甸方面軍。緬甸方面軍由河邊正三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5集團軍、第55師團、方面軍直屬部隊,主要任務是確保緬甸的安全,尤其要確保怒江以西的一些重要區域的安全,日軍第15集團軍的戰斗序列也相應進行了調整。牟田口廉也中將擔任司令官,下轄第18、第33、第56師團和集團軍直屬隊,其中,第18師團主要擔任緬甸北部方面的作戰,第33師團主要擔任緬甸中部方面的作戰,第56師團主要擔任中國云南方面的作戰。為了加強緬甸方向的防御,6月27日,日軍大本營把第15師團劃歸第15集團軍指揮,第15師團當時駐在南京,師團長為山內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