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并非是向孫權借荊州,荊州問題在赤壁之戰后,倆人重新分配利益的結果,。先前劉備不忍心同室操戈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曹操南下提供了機會,劉表之子投降曹操,荊州名義上歸屬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戰后,劉備可以名正言順從出兵奪取荊州統治,劉備和孫權之間圍繞著荊州明爭暗斗。
1、如果黃忠守荊州怎么樣?
你的問題完全暴露了你對三國和人性的盲點。劉備入川的問題不是誰來守荊州,而是誰不能入川,劉備軍事集團入川的人員里關羽是絕不可以入川的他入川是會壞大事的。關羽的性格傲慢,剛愎自用,由于出身低賤,加上漢末亂世,他自小就對氏族權貴極其厭惡,同樣由于他自由的出身導致他對待這些氏族權貴往往是及盡羞辱之能事,不擇手段,
自古以來就有士可殺不可辱的傳統,關羽的行事做派絕對會讓劉備入川極為依仗的益州氏族集團堅決的站到劉備的對立面。所以劉備是絕不會帶關羽入川的,有人說張飛魯莽更容易得罪人。大錯特錯,張飛入川路上的兩件事就可以證明他的智商情商絕對是三國首屈一指的,一。義釋嚴顏,就連極力鼓吹張飛莽夫形象的羅貫中都不得不把入川路上張飛這段故事寫進三國演義,試想,一個莽夫與人打賭誰先入川,獨自走陸路,遇到一個老頭的堅決抵抗,耽誤了時間,這個莽夫抓住老頭后會怎樣?而張飛一反常態,禮賢下士,最終不僅收降了這位老將軍,還得到了益州軍隊里很多將軍的另眼相看,可以說為劉備以后統治益州穩定軍心打下了基礎。
二,力戰馬超。同樣是與馬超交戰不分伯仲,許褚得到的只是馬超的認可,反觀張飛不僅實力被認可,同時與馬超惺惺相惜為劉備收服這員虎將和穩定西涼做出了貢獻。而實力同樣高超的呂布卻從未被張飛認可,可見張飛是有選擇的,而且這種選擇絕對是有政治眼光的,張飛在正史里也是很有頭腦,并非一屆莽夫。因此,劉備集團唯一的不穩定因素只有一個,就是關羽,
一生彪炳忠義,他是唯一投降過曹操的人,說是為劉備的妻子,歷史上根本沒有什么千里走單騎。一生閱讀春秋,不尊老者,不敬學者,身為封疆大吏政治頭腦極其匱乏,把前來示好的盟友痛罵羞辱一番后居然傾巢而出進攻第三方,這連三歲小孩也做不出的弱智行為,他就干了,荊州四戰之地,對沒有地盤的劉備很重要,在得到益州后荊州的地位就不那么重要了,因此找個總給自己找麻煩,而自己又不方便親自動手的炮灰去鎮守,坐等他自己作死就好了。
劉備明知劉封對關羽意見極大,卻讓他去駐守上庸,結果不僅劉封不救,還封鎖官道不讓荊州信使入川,廖化求助馬超,馬超更是以沒有劉備命令一兵一卒不借為由拒不出兵,難道他們不知道關羽的重要地位?他們當然知道。于公,封疆大吏私自動兵就是犯上,人家都懂,關羽卻偏偏違反,于私,關羽參與劉備立嗣得罪了劉封,關羽自始至終瞧不上西涼馬超,因此兩人本就不合。
2、劉備歸還荊州,把關羽和荊州軍調入西川,有機會統一全國嗎?
劉備和孫權之間圍繞著荊州明爭暗斗,劉備并非是向孫權借荊州,荊州問題在赤壁之戰后,倆人重新分配利益的結果,。諸葛亮的隆中對專門提到了劉備必須占據荊州的重要性,先前劉備不忍心同室操戈從劉表手中奪取荊州,曹操南下提供了機會,劉表之子投降曹操,荊州名義上歸屬曹操,所以在赤壁之戰后,劉備可以名正言順從出兵奪取荊州統治。
從孫堅開始對荊州一直念念不忘,赤壁之戰同樣給了孫權機會,三家瓜分荊州各地,不過由于孫權所占據的地區要獨自面對曹操的威脅,所以才會主動讓出一部分給劉備,名為兩家共同抗曹,所以荊州是劉備自己打下的地盤,怎么可能出讓?反倒是孫權背信棄義偷襲荊州,破壞聯盟還振振有詞。劉備一生致力于恢復漢室,如果讓出荊州,縱然精兵強將沒有受到損失,僅憑一州之地怎么可能保障后勤?后來諸葛亮拼命北伐仍舊毫無建樹,
3、孫策那么厲害,為什么沒打下荊州?
三國時的孫策是孫堅長子,孫堅是袁術部下,192年孫堅奉袁術之命攻打荊州劉表,在追擊劉表部將黃祖時,不幸中暗箭身亡,孫堅部屬也盡歸袁術管轄。孫策其初也為袁術部下將領,因感袁術難成大事,就尋找機會,向袁術借兵一千多人,渡過長江,在江東發展,以曲阿為據點,相繼敗揚州刺史鐘繇,克會稽,占吳郡,后與袁術決裂,同曹操等共滅袁術,被朝廷封為討逆將軍,并賜爵吳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