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件是因為中國東北被日本稱為滿洲)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這一事件爆發后的幾年內,東北3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人民視為國恥,最終結果是東北三省阻力不大淪陷自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成為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沖突的雙方是中國東北陸軍和日本關東軍。
九一八事變(又稱沈陽事變;日本稱滿洲事件是因為中國東北被日本稱為滿洲)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的雙方是中國東北陸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日中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日本作為主戰的日軍司令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一事件爆發后的幾年內,東北 3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人民視為國恥。直到今天,9月18日在中國很多非正式場合被稱為“國恥日”。
首先,雖然老蔣是當時的國家元首,但那里有很多軍閥。他沒有勇氣去見日本兵。相反,他害怕激怒這些外國侵略者。他不但不抗日,而且一直想借助日本消滅共產黨,所以一直采取不抵抗政策。當然,張學良也不是沒有問題。雖然向南京政府投降,完成了中國的正式統一,也有不抵抗的策略,但他確實害怕在這場戰役中葬送張的全部家業。最終結果是東北三省阻力不大淪陷
自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成為一個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九一八事變及時向全國人民敲響了警鐘,“中華民族到了最危險的時候了!”越來越成為中華兒女的共識。在民族危機感不斷加深的過程中,民族責任感也迅速提高并付諸實踐。許多愛國知識分子積極表達自己的政治觀點和主張,號召全國人民“徹底了解國難真相!”廣大人民群眾和各界人士以各種形式積極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九一八事變后,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加強,兩黨的民族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地促進了兩黨的重新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后遍及全中國,最終開創了團結抗戰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新局面,實現了民族大團結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