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互寶的商業模式有著一個硬傷,而這些硬傷在其他類型的網絡互助平臺中也一樣存在,包括2021年下線的百度旗下燈火互助、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新浪互助。它的產品提供方是信美保險互助,保監會批準的一家創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背后股東有支付寶。
1、相互寶即將關停,為什么不能長期存在,個人互助保險保健康呢?
2018年相互寶上線,最早是以“相互保”的創新保險產品出現,后來因為這個產品設計不符合保監會的保險產品要求,在后面進行整改,變成了現在的“相互寶”,也就是大型的網絡互助平臺,但是仍然是由原產品方管理。它的產品提供方是信美保險互助,保監會批準的一家創新的互聯網保險公司,背后股東有支付寶,借助支付寶的巨量入口,相互寶的客戶人數獲得了極大的成功。
到目前出臺關停公告為止,相互寶仍然有著近7,500萬的成員,確實他們以“無資金池、后分攤”的模式帶動行業快速發展,在提供普惠保障、保障意識普及方面,發揮了一定作用,在過去三年累計救助人數為179127人。為什么相互寶擁有著這么多的用戶,最后還要關停呢?其實我們仔細看一下,相互寶的商業模式有著一個硬傷,而這些硬傷在其他類型的網絡互助平臺中也一樣存在,包括2021年下線的百度旗下燈火互助、美團互助、輕松互助、水滴互助、新浪互助。
不過這些運營方并沒有遭遇失敗,因為通過這些互助平臺的建立,他們已經獲得了幾千萬甚至上億用戶的數據,完全有資格轉型銷售保險產品或者作其他事情,也就是說,作為互聯網公司,最困難的用戶積累工作,通過網絡互助商業平臺已經達成了目標。商業模式的硬傷就在于,每月用戶交錢之后,相互寶確實不附加費用,但是如果發生理賠行為,相互寶就需要按照比例支取費用,現在好像是10%,
這就觸發了一個非常有趣的導向。假如出現賠付的事件越多,相互寶的管理方可收取的費用就越多,假如管理方想多賺取收入,就會多發生索賠,降低拒賠標準。當然相互寶管理方可能也沒有這個想法,但是這樣設置收費的方法就會引發這種惡意的傾向,如果觸發了更多的保險索賠,那就意味著,參與相互寶的用戶,在下個月就需要付出更多的費用。
結果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相互寶的參與人每年的參與費用越來越高,最終讓那些只付出,還沒有機會享受到權益的用戶,負擔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那么在此驅使下,可能參與人的選擇就是逐漸退出,剩下的用戶越來越少,逐漸循環,最終推動每月參與費用一次比一次高,理論上最終會高到參與人承擔不起,只能全部退出,所以按照這個邏輯,其實相互寶這個產品是不可能永遠持續的。
相互寶的用戶數,從最高1億多人到現在7000多萬,也是顯示出了這一趨勢,不保的參與人大多數都抱著一個善念,如果自己每月交費,但是用不上,一方面表明自己身體健康,另一方面做了好事。另外一方面隨著自己歲數越來越大,只要持續繳納,有可能未來會用得上,但是經過德先生分析后,大家明白,這個創新產品其實是無法持久的運行下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