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網上很多年輕人,聽不得不同意見,看到我寫的洛陽話就說。大頭兒子和小頭爸爸用洛陽話說就是大低腦兒子和小低腦爹,“洛陽八大怪”喝湯無勺蹲門外第一怪洛陽號稱“湯城”,無論胡辣湯、驢肉湯、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等等,洛陽的湯都有獨特的風味,低腦廝跟滿嘴帶第七怪洛陽話屬于中原官話,在河南省內屬豫西方言,與南陽話比較類似。
1、用我們洛陽話說,她就是馬甲,糊豆,死纏,不要臉!你們怎么看?
我業余時間收集研究洛陽話,這個提問我搞不明白意欲何為?能看出來:字不達義。我多次說過:不能簡單的據發音去填字,得找出根源,說出道理,讓外地人也能看懂洛陽土語里含有古語,內涵深厚,不是簡單的…土,當今,網上很多年輕人,聽不得不同意見,看到我寫的洛陽話就說:應該是這樣,那樣而回帖恰恰寫了很多錯別字,那個應該,那個又不應該?洛陽已經有人把錯的一塌糊涂的土語室內展示,也有景區矗板炫耀…這種錯字張揚,正應了那句洛陽古語:洛陽秀才,錯字布袋麻架,糊涂,死纏兒,這樣寫就對了。
2、河南話中有什么有意思的方言嗎?為什么說相聲的都愛用河南話當梗?
過去很多人說河南話太土,那是無知,豈不知,很多土語里包含了古語,是老百姓口傳心授下來的古代語言,也叫…雅音,相聲表演需要鋪墊,三鋪一響是他們都懂的技巧。侯寶林大師先用外地的啰嗦鋪墊,后用洛陽話的簡約炸響非常符合人們的欣賞思維也符合相聲的技巧運用,我近幾年在收集洛陽土語,已經發現了流傳下來的雅音,河南話不簡單,洛陽話很雅致,古代都城,文人墨客聚集之地,來自全國各地的高人,帶來了不一樣的文化,不一樣的土語,洛陽的包容,融合,留下來了不一樣的土語雅音。
不懂才會譏諷嘲笑,研究了才深感奧妙,無知的人才會笑他人,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可無人關注深層次的文化,河南的文化,河南的語言絕不是“土”那么簡單。最簡單的生活用語:夾菜,在洛陽,在河南,在山東就是?菜,?字不土,反而很雅,來自古語,“地坑院”在洛陽叫“天井窯院”,大家對比一下,那個土,那個雅?天井在南方庭院建筑體現,是不是南方的文化人來洛陽后巧妙的給洛陽地坑院起了…雅號?。
3、如何看待洛陽街頭民工雪中輪流蹲熱力井蓋“蹭暖”這件事?
我們的父母,爺爺奶奶,我們以及我們的孩子,他們為所在的城市干著最苦最累最臟的活,把城市建設得越來越美好,他們的身份只有一個:農民工,他們是城市的建設者,除了得到一份微薄的薪水,城市又給了他們什么呢?沒有熱飯熱水,沒有暖氣,沒有安居,沒有應有的待遇,家人不能團聚,身份低微,倍受冷臉,生活不易。燒瓦的人家里漏雨,修房子的人沒有房子隹,城市的建設者們含辛茹苦,卻生活在社會的最底層,
4、洛陽八大怪是什么?
“洛陽八大怪”喝湯無勺蹲門外第一怪洛陽號稱“湯城”,無論胡辣湯、驢肉湯、牛肉湯、羊肉湯、豆腐湯等等,洛陽的湯都有獨特的風味。洛陽人喝湯不講究店的排場,要的是湯的味道,即使在深巷角落里照樣不愁沒人來,湯就是洛陽飲食文化的最鮮明特點!在洛陽喝湯四大特點,其一:加湯不要錢,其二:湯館多得數不清。其三:喝湯用筷子,
其四:有凳子不坐蹲起來。這些都是老洛陽的湯客一直以來的吃法面條放壞才來賣第二怪洛陽漿面條,是河南洛陽民間的漢族傳統面食,因酸味獨特而受到洛陽人甚至是外國人的喜愛。漿面條不用清水煮,而是一種特制的酸味豆漿(也稱酸漿),正是因為這種發酵的酸漿,讓外地人猛一下聞到,還以為是面條放壞了。但是在吃的時候它的酸味幾乎都化解在料上,立時會覺得余香滿口,回味無窮,
湯湯水水一道菜第三怪洛陽水席始于唐代,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歷史,是中國迄今保留下來的歷史最久遠的名宴之一。它有兩個含義:一是全部熱菜皆有湯-湯湯水水;二是熱菜洛陽水席吃完一道,撤后再上一道,像流水一樣不斷地更新,洛陽水席的特點是有葷有素、選料廣泛、可簡可繁、味道多樣,酸、辣、甜、咸俱全,舒適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