浠水公交3,5路可連接浠水火車站——浠水環通客運總站,耗時10分鐘。浠水地處黃岡的中心,是黃岡的交通樞紐,浠水到南北任何一縣市的間距都是相當近的,[17]浠水火車站,浠水火車站位于浠水縣城區,[24]綠楊橋牌糯米封缸酒浠水綠楊橋牌糯米封缸酒是湖北浠水天寶酒業有限公司生產的優質產品,該產品是以糯米為原料,采用民間傳統工藝,經糖化發酵封缸陳釀而成的黃酒。
1、黃岡浠水有些什么有名美食?
喜歡你的這個問題。我兄弟媳婦就是浠水的姑娘,她逢年過節回娘家都會帶些老家的特產回來,有幾次朋友聚會就嘗到了浠水的美食,今天放圖出來給頭條的小伙伴們饞饞。第一,抄手/包面,一小塊白面皮子里包裹著大坨鮮肉,造型像元寶。每家每戶都有各自的餡兒料,豬肉白菜,豬肉小蔥等(浠水人愛吃豬肉);以前做法都是下成水餃,現在也有煎炸炕三種吃法;樸實的浠水農家人在招待客人時還會包抄手下進排骨湯里,湯汁味道鮮美,肉的口感很實在,
第二:藕粉圓子。藕粉圓子在湖北、湖南、江西等地都有,浠水這邊的特色是超大個的圓子蒸著吃,晶瑩剔透的藕粉皮下還包裹著滿滿的紅糖芝麻,香甜軟糯;農戶把芝麻手工研磨成粉,藕粉也是挑擔子的婆婆那里買來的,健康無害,從前是過年過節才吃的上的美食,現在平常日子也能偶爾吃到,弟媳的外婆喜歡給孩子做這些吃的帶上。第三:扭氣兒粑,
這個扭氣兒是種野菜,不知道浠水話翻譯成普通話是什么個菜種,就是很好吃。扭氣兒草長在一定的季節,弟媳外婆就會去地里挖野菜,挖一籃子就可以做很多粑粑出來,先把扭氣兒菜炒熟,放點油鹽,放進糯米粉子揉成團,然后就是分成一小塊一小塊,在土灶里全部蒸熟,出鍋就可以吃,遠路的孩子就等粑粑涼了帶走放進電飯煲蒸屜里熱一下。
扭氣兒粑的味道咸香軟糯,一兩個粑粑就可以吃飽,做農活的外公帶上幾個扭氣兒粑和一壺水去田里干農活,中午就不回來吃飯,外婆也省了做一段飯的功夫。第四:糍粑,湖廣一代都有糍粑,做法基本差不多。以前是用花崗巖的石磙和大鼎揣一鍋熟糯米,直到糯米完全成團,軟糯扎實;現在是機器打糯米粉,然后再揉糯米團,蒸熟,點紅,冷卻,切塊,
2、浠水縣經濟怎么樣?
浠水縣是中國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一個縣。總面積為1949.3平方公里,2016年人口為108萬人,浠水縣原名蘄水縣,為避免與蘄春縣縣名相混,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改為浠水縣。浠水縣位于大別山南麓,湖北東部,長江中游北岸,浠水縣位于大別山南麓,湖北東部,長江中游北岸,隸屬黃岡市,處在九江、黃石、武漢的長江開放開發區內,長江水道、柳界公路、滬蓉高速公路平行過境;黃石長江大橋直跨浠水散花;京九鐵路橫穿境內,并建有客貨兩站,形成了鐵路、公路、水路四通八達的網絡。
浠水縣轄15個鄉鎮(場),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國土面積1949.3平方公里。她是著名愛國詩人、學者、民主斗士聞一多先生的故鄉,也是陳潭秋、董必武、徐向前、劉伯承、鄧小平、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戰斗和生活過的地方,歷史沿革編輯浠水在夏商時屬揚州地域,周為弦子國,后滅于楚,屬楚之九江郡,郡治壽春(今安徽壽縣)。
秦仍屬九江郡,秦末至楚漢并立之際(約前207年),分九江郡,置衡山郡,郡治邾(今武漢市新洲區內)。浠水縣境屬衡山郡,兩漢至兩晉為豫州蘄春縣地。南北朝劉宋元嘉二十五年,析蘄陽縣西部置希水縣(希河以西)、東部置蘄水縣(希河以東,蘄河以西),隸豫州西陽郡,浠水縣建制自此始。南梁普通元年(520年),改希水之“希”為“浠”,縣名“浠水”自此始,隸湘州永安郡,郡治浠水[2],
隋開皇初,州、郡并廢。隋大業三年(607年)復立蘄春郡并領浠水縣、蘄水縣,唐武德四年(621年)廢蘄水縣,并入蘄春縣,因浠河兩岸多生蘭草,浠水縣改為蘭溪縣,天寶元年(742年),改蘭溪縣為蘄水縣,隸淮南道蘄州。宋隸淮南西路蘄州,元隸河南行省河南江北道蘄州路,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徐壽輝起義反元,稱紅巾軍,建立政權,國號天完,立國都于蘄水縣治東北清泉寺,并設蓮臺省,總領百官,主持行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