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作為川內一大重鎮大型公司或者企業肯定是有的,讓我給你一一到來。先說房產方面,南充有世界五百強的綠地集團,交投集團,還有萬科集團等等,這些都是屬于有實力的大企業了吧,然后我們在來說工廠,南充三環電子,專門生產半導體原件,每年生產的原件占全球半導體原件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可不是嚇人的,每天光是接送他們工人上下班的班車都是五六輛,還是來回跑,占地五百多畝,員工八九千人,十足的大工廠了吧。
1、南充有大型公司或企業嗎?
南充作為川內一大重鎮大型公司或者企業肯定是有的,讓我給你一一到來。先說房產方面,南充有世界五百強的綠地集團,交投集團,還有萬科集團等等,這些都是屬于有實力的大企業了吧,然后我們在來說工廠,南充三環電子,專門生產半導體原件,每年生產的原件占全球半導體原件的百分之五十以上,這可不是嚇人的,每天光是接送他們工人上下班的班車都是五六輛,還是來回跑,占地五百多畝,員工八九千人,十足的大工廠了吧,
還有燕京啤酒廠,占地四百多畝,計劃年產啤酒五十萬噸,擔任著全川的燕京啤酒供應。還有富安娜家紡,占地兩百多畝,總投資超過1.5億,產出的床上用品遠銷海內外,汽車這一塊南充現在也不缺了,以前的東風汽車廠被吉利汽車收購后正式開始進行新能源商用車的制造,現在已經有近千臺銷往了成都、西安、杭州、深圳、北京等地。
2、南充的支柱產業是什么?
這個要從歷史的角度分階段來看,從1949年解放后到1980年改革開放前,南充的支柱產業是蠶桑絲綢業。曾經的絲二廠、絲三廠和綢廠,風光了幾十年,在四五十年前,“絲妹”就是南充本地美女“白富美”的代名詞。南充也因此成了政府著力打造的“絲綢之都”,即便是改革開放之后,到上世紀90年代中期,南充的支柱產業也仍然以絲綢為主。
但這個時期,原來的國有大型絲綢企業開始出現風雨飄搖之勢,私人開辦的絲綢廠遍地開花,農村幾乎家家種桑養蠶,許多學齡兒童都是采桑和養蠶的能手。這個時期給我的最美好的記憶,是可以吃到甜蜜可口的桑果,之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尤其是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竹炭纖維的出現,絲綢作為織物,在服裝行業里不再是高端用料的唯一選擇。
而放眼世界范圍來看,意大利的絲綢業起步迅速,又因其采用了更先進的生產技術,成本更低,質量更好,對我國的絲綢業是一個致命的沖擊,所以在2000前后幾年,不論是國有絲綢企業,還是私人小型絲廠,都很快凋零。直到現在,曾經紅極一時的某某絲廠,不是成為幾代人的記憶,就是成為一個地名,嗯~時間轉眼就到了本世紀初。
這是一個偉大的世紀,房地產業在全國范圍內瘋狂拉動經濟飛速增長。南充在這樣的大環境下,自然也沐浴了這股春風,而飽蘸雨露受益最多的,應該是幾個所謂工業區內的拆遷戶們,既住進了像樣的房子,又拿到了補償款。對了,說到工業區,肯定有拿得出手的幾個企業,比如嘉陵區的燕京啤酒廠,高坪區的三環電子廠,以及目前在建的吉利汽車、銀翔汽車等等,
至于這些企業能否盈利,能否在稅收上充盈國庫,就不得而知了。至于原先設計的“西部汽車城”的定位能否實現,我們也只能拭目以待,縱觀南充的現狀,突出的支柱產業基本上沒有,至少某行業一家獨大的情況不存在,有人說是房地產業,我只能呵呵了,假如人口繼續負增長,房產泡沫遲早會破滅。反正如今有點能耐的農民伯伯,都在城里買了房,關于這一點可以去各個鄉鎮的學校里調查,看看還有多少孩子會留在鄉鎮的學校里完成義務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