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不管學什么樂器都好,學古琴當然也好。只能簡單彈古琴不難,真想學古琴,就是基礎最難,我們常說的琴棋書畫,琴就是特指古琴,學習古琴,切忌好高騖遠、貪多貪大,或者是東一榔頭、西一榔頭的零打碎敲,古琴在古代是文人必修,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瑟已經失傳了,而琴卻能流傳至今。
1、男孩子學古琴怎么樣?古琴難學嗎?
男孩子,不管學什么樂器都好,學古琴當然也好。古琴和中國文化緊密相關,在學琴期間能接觸到很多中國傳統文化,比如陰陽,氣息,音韻,歷史典故,詩詞等,古琴在古代是文人必修,君子無故不撤琴瑟,瑟已經失傳了,而琴卻能流傳至今。我們常說的琴棋書畫,琴就是特指古琴,紅樓夢里,賈寶玉因看不懂琴譜,問黛玉是看什么天書,被林黛玉嘲笑說枉你自稱是讀書人竟連琴譜都不認得。
可想而知琴在中國歷史上的獨特地位,以上回答學古琴好。至于古琴難不難學,這個問題要攤開來講夠寫一本書的了。只能簡單說,彈古琴不難,真想學古琴,就是基礎最難,這就是和其他樂器的一個區別,基本上其他樂器指法不難,曲子難彈,而在古琴上,曲子大都不難彈,指法才難學。而學琴不像其他樂器,彈很多曲子,現代音樂,古琴就是在彈古曲,而一輩子能彈十來首就很不錯了,需要一直打磨一直打磨。
2、如何自學古琴,需要怎么做?
古琴能不能自學呢,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要想學好,需要一定的條件與方法,如果不具備這些條件,自學的結果也許只能是浪費時間、虛耗春秋;不過對于那些只想打發無聊光陰的人來說,倒也是無所謂的事情。貧道在此只想結合自己學琴、教琴的一些體會,給眾多徘徊在古琴門外的愛好者們提供一些建議,這些只是一家之言,僅供大家參考,
一、要真心喜歡。興趣是一切藝術實踐的開始,如果沒有真正的興趣,僅僅是為了附弄風雅,或打發時光,或求名求利,都無法深入藝術的真境,學下去也只能學得皮毛而已,二、要立志。一個人一輩子要能學好一門藝術,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古人云:士無志不立,所以要想學好古琴必須先立志學好,全力以付,方能克服種種困難而走到終點,
如果僅抱著試試看的態度,一般都會遇難即退、中途而廢,特別是自學,往往遇到的困難會很多,沒有執著的意志是無法持續的。三、要有一定的時間,俗話說:琴不離手、曲不離口。學琴在初期是一種心智的訓練,需要固定的時間來重復操練,以練指練心、加深記憶,最后溶入自己的心腦控制系統里,形成機制,所以間斷的練習或一暴十寒的練習是無效的。
最少一天需要抽出一個小時練琴,才能有所見效,四、需要一定的節奏模仿能力與簡單的識譜能力。節奏與音高是音樂的兩大要素,由于是自學,對琴曲的節奏只能從錄音上模仿,或是樂譜中試奏,而古琴上的許多技巧又是樂譜是無法標示的,這時通過錄音來模仿就是唯一的方法,如果不具備這種能力,自學是無法持續下去的。五、要選定一本教材主攻,在方法上不能雜學,
學琴的理論與方法各家都不盡相同、各成系統。自學者在自身素養有限的條件下,是無法分別吸收的、更無法辨別優劣,如果雜學亂摻,只會把自己廢掉。筆者在這里向大家推薦龔一老師編的《古琴演奏法》這本書,這本書說明詳細,進度編排合理,指法訓練科學,便于自學者循序漸進的入門,六、需要一定的文史知識,學習一些傳統文化中的道理與理論。
古琴是傳統文化土壤里結出的藝術奇葩,其音樂的構成、審美、趣味,表達的內涵、境界、理念都與古人的價值觀、宇宙、人生觀有直接的關系,如果不明白這些道理,那你的水平將永遠停留在技術層面,與彈棉花、打鐵沒什么兩樣,比如說《酒狂》這只曲子,你要不明白歷史上的魏晉風度,就無法彈出魏晉名士的傲骨狂狷之氣。儒家、道家的經典能幫助我們從理念上把握琴曲的內涵,古典詩詞能從審美上提升我們的鑒賞力,如此先明其理、再致其技,登堂入室,期有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