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以后,宋代設有“四川宣撫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職,就是中央派駐川峽四路的官員,都將川峽四路簡稱“四川”,這四路,一般稱為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四川名字由來: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
四川名字由來:北宋咸平四年(1001年),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其間設四川制置使、四川宣撫使等官職,后來簡稱“四川”,四川由此得名。擴展資料四川建置沿革1949年12月,中國人民解放軍進駐成都。1950年1月,撤銷四川省,并將今四川地區劃分為川西、川東、川北、川南4個行署區和西康省。1954年9月,重慶市再次并入四川省建制。1997年,原四川省計劃單列市重慶市與地級市涪陵市、萬縣市、黔江地區從四川省整體劃出組建重慶直轄市。至此川渝分治,形成今四川省行政區域。2014年10月,國務院批復四川天府新區成為國家級新區。2016年4月,國務院批復《成渝城市群發展規劃》,將成都定位為國家中心城市
“四川”這個名稱,始見于宋代。宋真宗咸平四年(1001年)設益、梓、利、夔四州路,治所分別為今成都、三臺、漢中和奉節。這四路,一般稱為川峽四路,簡稱為“四川”。在宋徽宗大觀三年(1109年)的詔書中就正式使用了“四川”一詞,這是目前所見到的將“四川”作為行政區劃略稱的開始。這以后,宋代設有“四川宣撫使”、“四川制置使”等官職,就是中央派駐川峽四路的官員,都將川峽四路簡稱“四川”。到元代就正式以“四川”為名,建立了四川行省。元代的中央行政機構叫中書省,各地直轄于中央的地方行政機構叫“行中書省”,簡稱“行省”。元代在宋代的川峽四路基礎上設四川行省,簡稱四川省,省治成都。從此“四川”一名沿用下來
3、四川指的是哪四個川?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關于四川名稱由來主流說法如下: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合稱為“川峽四路”,簡稱“四川路”,四川由此得名。另一說是四川境內有岷江、沱江、嘉陵江、烏江四條大江,古稱江為川,由此得名四川,如果非要指出哪四條川,就只能說是岷江、沱江、嘉陵江、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