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過鄭州的朋友應該知道,鄭州二七商圈是這種最火熱的老商圈,在這種傳統商圈中至今仍然火熱的也就只有這里了。來看,鄭州各大商業圈缺乏明顯的特色,各種推廣活動雷同,可以說如今大多數的商圈還是停留在初始的依靠附近人流來拉動生意的模式,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對于鄭州二七商圈華聯關門停業的消息,已經在鄭州朋友圈傳開了,可以說目前的鄭州商業可以用新舊替換轉型來形容,過去一些單獨依靠出售服飾和食品等維持經營的傳統商業已經不能適應鄭州商業未來的發展,類似于華聯這樣的傳統商超被迫轉型升級是必然。
1、鄭州的年輕人都去哪里了,月薪4k 35%提成都招不來銷售嗎?
躺平了,套路太多,我在鄭州呆過5年,鄭州有什么支柱產業?你說的底薪就是真正的到手薪資嗎?五險一金有嗎?各種補助有嗎?提成半年一發,工資不打卡,出點什么事罰款肯定跑不了。鄭州生活成本也高,不談對象,這也就夠自己溫飽。談個對象一塊喝西北風吧,今年行業景氣招人發工資,下年有點風吹草動,直接裁員。年輕人也想一直在一個行業干,可有這個機會嗎?無所謂了,隨便找個離家近的工作,很多事情沒必要強求,
2、鄭州二七商圈的華聯,金博大昔日風光已不在,大衛城后面的新田360有機會殺入重圍嘛?
感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對于鄭州二七商圈華聯關門停業的消息,已經在鄭州朋友圈傳開了,可以說目前的鄭州商業可以用新舊替換轉型來形容,過去一些單獨依靠出售服飾和食品等維持經營的傳統商業已經不能適應鄭州商業未來的發展,類似于華聯這樣的傳統商超被迫轉型升級是必然。借此機會簡單談談我的觀察,鄭州商業已經處于一個轉型期,傳統商業要么升級要么淘汰第一、二七商圈至今還是鄭州主要商業集中地,占據了34%左右的商業零售額,但是競爭也是最激烈的。
去過鄭州的朋友應該知道,鄭州二七商圈是這種最火熱的老商圈,在這種傳統商圈中至今仍然火熱的也就只有這里了,原來鄭州人熟知的碧沙崗商圈、紫荊山商圈等已經沒落,被周邊新起來的中原萬達、錦藝城、王府井等所替代。如今二七商圈也已經進入了新舊替代的時期,以大衛城為代表的新商業未來注定會淘汰掉華聯、金博大和百貨大樓等傳統商圈,這是必然,
第二、在消費升級背景下,商業首先得升級,學會滿足人們的“虛榮心”很重要。去過金博大和華聯、百貨大樓的朋友應該知道,這里雖然滿足了人們的購物需求,但是面對如今的互聯網時代和網紅時代,這幾個商業確實吸引不了人在這里“打卡”,大衛城則不然,不僅僅能夠滿足人們的購物需求,而且其富有時代感的設計和高檔的美感,成功吸引了各大品牌入駐。
也吸引了鄭州這座城市大多數的白領和上班族來這里消費、約會、照相,可以說如今人們對于消費場所的要求越來越高,做商業要學會抓住人的“虛榮心”很重要。第三、新田360雖然還算不錯,但是距離真正的“打卡地”相距深遠,要想逆襲很難,對于新田360有所認識的朋友應該知道,花園路的國貿360也是其經典之作。但是這種經典僅僅是10年前的,隨著二七大衛城和正弘城的來勢洶洶,它的日子注定不好過,
商業競爭就是這樣,不升級只有被淘汰,商業升級之后才會帶來消費升級。鄭州是一個以商業起家的城市,這幾年在新增商業上動作頻繁,急需要用量變引起質變根據數據顯示,2018年底鄭州商業的總體存量為446萬m2,根據規劃2019年鄭州商業新增體量在100萬方左右,就算是鄭州商業體量突破500萬方,但是對于常住人口已經破1000萬的城市來說也是遠遠不夠的。
第一、鄭州商業存在數量和質量都不夠的問題,沒有特色是關鍵,以二七商圈為例,目前火車站周邊的商業,比如:銀基、天隆等雖然進行了轉型升級但是做的還是小批發的生意;包括百貨大樓和新田360,除去傳統商超之外,其他幾乎沒有任何特色,不僅僅是建筑本身,包括店內裝飾也是如此。這就是為什么說鄭州商業是數量和質量都不夠的主要原因,
未來的商業競爭不僅僅是單單商品價格競爭,最主要的還是特色競爭,誰具備“特色”那么誰就能贏得年輕消費群體的熱愛。第二、未來商業的競爭說白了就是運營管理和服務品質的競爭,“如何在運營管理、服務品質上作進一步的提升與改善,在企劃推廣方面如何更切合實際的與場內品牌實現更多的互動,也將是擺在很多商業運營者面前非?,F實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