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明朝和清朝,開封不再作為首都,但仍然是經濟重鎮,仍然是河南省的中心城市。開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都是哪八朝呢?夏朝2000年,我國公布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確認自公元前2070年開始,中國進入了首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時期,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
1、開封是哪幾個朝代的都城?
開封是一座具有悠久歷史的文化名城。地處中原腹地、黃河之濱的開封,是我國八大古都和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座歷史文化名城之一,迄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開封是著名的八朝古都,都是哪八朝呢?夏朝2000年,我國公布了“夏商周斷代工程”研究成果,確認自公元前2070年開始,中國進入了首個世襲制王朝——夏朝時期。
魏國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魏大舉向黃河以南推進,取得了鄭、宋、楚三國的大片土地,并占據了大梁,成為戰國七雄之一,后梁公元907年,宣武軍節度使朱溫廢唐哀帝李柷,自行稱帝,建國號“大梁”(史稱“后梁”),建都開封,是為梁太祖。后晉后唐滅梁后,旋即遷都洛陽,后唐歷三世四帝,共14年。后漢后晉開運三年十二月(947年1月),契丹攻陷開封,后晉滅亡,
中原人民堅決反抗契丹,一些藩鎮節度使也拒絕契丹入主中原。翌年正月,契丹主耶律德光于開封建遼稱帝,后周后漢乾祐三年(950年)十一月,后漢隱帝派人謀殺鄴都留守郭威。郭威被迫以“清君側”名義起兵至開封,殺后漢隱帝,次年(951年)正月,郭威即帝位,改國號周(史稱后周),改元“廣順”。仍以東京開封為都,
北宋后周顯德七年(960年)正月,趙匡胤以兵變形式取代后周,建立宋朝,改元“建隆”,定東京開封為國都。經過多次擴建后的東京城,不僅是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也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經濟文化最為發達的世界大都市,人口最多時達150萬。東京城的經濟十分繁榮,商業、手工業相當發達,北宋王朝以東京為都,歷9帝、168年,成為開封建都史上最為輝煌的一代都城。
2、為什么京九線不從開封過?
回答問題前,我們先對京九線做一個簡單介紹,無論是京九鐵路(因為京九鐵路早就在1993年-1995年修建完畢)還是京九高鐵(還沒有全線貫通)不選擇開封的原因基本相同,京九高鐵和京九鐵路路線幾乎平行,都是中國重要的縱向鐵路干線,途經北京、雄安新區(高鐵)、衡水、邢臺、聊城、濮陽、濟寧、菏澤、商丘、亳州、阜陽等地;回到問題本身,為什么京九線沒有從開封過,分析有以下幾個原因:1、平面位置:(1)與京廣線間距過近:開封距離鄭州只有60多公里,而鄭州是京廣與徐蘭(徐州到蘭州)高鐵,京廣與隴海鐵路的交匯樞紐,而同樣作為南北大動脈,京九線不選擇開封就很容易理解了,與京廣線間距過近;(2)輻射范圍有限:與開封相比,商丘是河南省最東面地級市,全省的均衡發展是大勢,京九線經過商丘,商丘作為交通樞紐的作用更加明顯,可以輻射周邊的范圍,對河南省的經濟發展帶來的的積極作用非常明顯;而如果經過開封,則輻射范圍有限;2、不利的地質條件:作為基建狂魔,雖然現在修建鐵路已經駕輕就熟,但是地質條件依然也是線路的選擇的因素之一,而時至,黃河在開封境內,依然是地上懸河,這種不利的地質條件可能也是不選擇經過開封的因素之一;3、八朝古都:開封是中國的七大古都之一,地下文物眾多,在城市下面,有6座被黃河決堤埋入地下的城池(這也是城摞城的由來),而現在修建高鐵都是高架線路,都采用的樁基礎,深入地下幾十米,可能會對存于地下的文物和城池造成破壞;4、交通條件:開封的交通相比較河南其它城市而言,條件較好,境內公路體系發達(連霍、大廣、蘭南、鄭民等高速公路、106國道、310國道縱橫交錯),境內又有隴海鐵路,距離新鄭機場也只有七十多公里(開港大道和輕軌都可直達),這些相對便利的交通條件對于大力發展旅游開封來說,已經能基本滿足需求;5、城市定位:2006年鄭開大道通車和電話區號統一正式開啟了鄭汴融城的序幕,2014年鄭開輕軌運行加快了鄭開一體化,經過十幾年舉全市之力的發展,開封西區變化很大(主要是房地產業的發展,但房價也翻了幾倍),看著每天早晨川流不息的車流,來往于鄭州和開封之間的人員何止萬人,鄭州的虹吸效應可見一斑,作為中原城市群的一員,開封徹底淪為了鄭州的后花園,成為了吃喝玩樂的衛星城,從1000多年前的世界第一大都市,淪為衛星城,落差不可謂不大,有這樣的城市定位,京九高鐵怎么可能會選擇開封;6、不能惠及更多省市:一條高鐵線路的選擇有多種因素,如何能惠及更多沿線地區是重要因素,如果京九線選擇從開封經過,可選擇的線路一定是河北將直接南下經過濮陽、開封、周口,而不會從濟寧、菏澤路過,這樣河南受益更多,而山東省將與京九線失之交臂,這樣對山東省是不公平的;這是規劃的京九河南段(濮黃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