晶體管取代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磁芯或磁鼓作為存儲器,因此,晶體管開始被用作計算機的元件,進一步擴大了計算機的應用范圍,晶體管計算機用于科學計算,也開始應用于數據處理和過程控制,計算機高級語言,50年代以前,第一代,計算機用電子管做元件,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
transistor計算機(1958-1964)50年代中期,晶體管的出現使-1的生產技術得到了根本性的發展。晶體管取代電子管作為計算機的基本器件,磁芯或磁鼓作為存儲器。與此同時,編程語言也相應出現,如Fortran、Cobol、Algo160等。計算機高級語言。晶體管計算機用于科學計算,也開始應用于數據處理和過程控制。50年代以前,第一代,計算機用電子管做元件。計算機的發展受到電子管工作時產生的熱量太多、可靠性差、工作速度慢、價格高和體積龐大的限制。因此,晶體管開始被用作計算機的元件。晶體管不僅可以實現電子管的功能,而且具有體積小、重量輕、壽命長、效率高、發熱少、功耗低等優點。使用晶體管后,電子電路的結構大大改進,更容易制造高速電子計算機。
2、 第二代電子 計算機的主要特點第二代——晶體管計算機次(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后期)。這一時期計算機,主要采用晶體管作為基礎元器件,減小了體積和功耗,提高了速度(每秒幾十萬次運算)和可靠性;磁芯作為主存儲器,外部存儲器是磁盤、磁帶等,程序設計采用高級語言,如FORTRAN、COBOL、ALGOL等。軟件方面,也出現了操作系統,進一步擴大了計算機的應用范圍。除了傳統的科學和工程計算,它還被應用到更廣泛的領域,如數據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