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時期距今至少五千年時間,地表上的遺址當然難以再能見到,中國當前發現的仰紹文化遺址有幾個是在地面發現的。幾千年來,大家一直只知道炎黃起源于黃河上游的渭水流域,炎帝成于姜水(寶雞),故姓姜,黃帝成于姬水(武功),所以取姬姓,黃帝葬于陜西延安黃陵縣橋山,因古人尊重崇拜黃帝,故把黃帝之死說成黃帝升了天,把黃帝陵不敢說埋的就是黃帝,而說成黃帝的衣冠冢。
1、黃帝故居是不是在鄭州?
黃帝是河南新鄭人,史料記載,公元前2717-前2599年,農歷三月初三(有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之說)黃帝為中華民族始祖,人文初祖,中國遠古時期部落聯盟首領。黃帝被尊奉為“華夏始祖”《史記?五帝本記》記載:“黃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孫,名軒轅,黃帝居于軒轅之丘”清代陳逢衡《竹書紀年集證》說:“黃帝少典之子,生于新鄭之軒轅丘,非生于兗州之壽丘;《一統志》說:“軒轅丘在開封府新鄭縣”新鄭是黃帝故里建都地,人文始祖黃帝在新鄭建立;史料記載,早在春秋戰國時,新鄭就有三月三風后頂禮膜拜軒轅的習俗,
春秋時代的歷史典籍中就有三月三登新鄭具茨山(俗稱“始祖山”)朝拜黃帝的記載,由民間自辦,一直綿延至今。黃帝和炎帝時期,逐漸形成華夏族,因而他們都被視為華夏民族共同的祖先,故中國人自稱“炎黃子孫”,每年在陜西黃帝陵舉行祭祀活動,而在河南新鄭才有拜祖活動2008年國務院確定新鄭黃帝拜祖祭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編號480Ⅹ-32)黃帝故里拜祖大典是由國務院、中國中央電視臺主持的在河南省鄭州市下轄新鄭市祭拜先祖黃帝的儀式;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吳伯雄,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中國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等等各界優秀的炎黃子孫出席歷屆大典。
2、為什么陜北黃帝陵(衣冠冢),附近沒有相關黃帝時期的遺址?
謝頭條!大家好!這個問題我想從以下幾個方面予以回答:原因一,時間久遠,黃帝時期距今至少五千年時間,地表上的遺址當然難以再能見到,中國當前發現的仰紹文化遺址有幾個是在地面發現的?原因二,黃帝時期,由于社會生產力很不發達,不可能象以后可以修建輝煌華麗、富麗堂皇、堅固結實和永久耐用的建筑群與遺址。原因三,歷代對周邊沒有、也沒人敢進行挖掘和考古,就不可能發現有關黃帝的遺物和遺址,
原因四,對古人關于黃帝陵的說法有誤解。由于當時人們對黃帝非常敬重,把黃帝駕崩說成升天成仙,把埋葬黃帝不敢說成埋葬黃帝本人,說埋的是黃帝衣冠,這讓現在有的人卻真的以為黃帝升天成仙了,認為陜西黃帝陵只是衣冠冢,把這件事情當成神話故事來對待,不相信陜西黃帝陵的真實性,并提出這樣那樣的疑問和觀點,雖然可以理解,但一而再、再而三的誤解古人思想,不但愚蠢,而且還十分可笑,更是對中華人文始祖軒轅黃帝的大不敬。
3、為什么有人說“新鄭是黃帝的故里”這個說法是假的?
謝頭條!幾千年來,大家一直只知道炎黃起源于黃河上游的渭水流域,炎帝成于姜水(寶雞),故姓姜,黃帝成于姬水(武功),所以取姬姓,黃帝葬于陜西延安黃陵縣橋山,因古人尊重崇拜黃帝,故把黃帝之死說成黃帝升了天,把黃帝陵不敢說埋的就是黃帝,而說成黃帝的衣冠冢,從古至今,歷朝歷代官方都以不同方式到黃帝陵祭祖,改革開放后,成千上萬的海內外華人到黃帝陵認祖祭拜,以表達他們對中華人文始祖黃帝的尊敬。
漢武帝親自筑臺,率十萬大軍專門停留數日祭拜,秦始皇因其說過自己功蓋三皇五帝而后悔,漢高祖劉邦立國大典忘記祭拜黃帝,被人提醒后嚇出一身冷汗,忙叫人取來黃帝像祭拜,李世民、趙匡胤、朱元璋等登基大典前首先派官員到黃帝陵祭拜,元朝皇帝聽說黃帝陵被人為破壞,大怒頒旨,召告天下黃帝乃天下所有人之祖,任何人不得對黃帝和黃帝陵大不敬,違者格殺勿論,滿清皇帝更是對黃帝陵祭拜有加,孫中山、蔣中正、毛澤東為陜西黃帝陵親寫祭文和碑名,鄧小平、江澤民在陜西黃帝陵留下寶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把陜西黃帝陵作為古葬墓第一號,予以認可和保護,并把每年清明節作為陜西黃帝陵的公祭日,這一切無不體現了歷朝歷代、百姓名人和中央政府對黃帝和黃帝陵的尊敬和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