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下來,人均獲得的宅基地面積大概就是20到30平米之間。各地再在這個大體框架之下,制定當地的宅基地面積標準,一般來說城郊的宅基地標準面積在120平方米左右,農村宅基地標準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農村宅基地每人多少面積,其實國家和地方政策不按人確定,但各鎮、各村把宅基地落實到戶時,都會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結合家庭戶人口數在標準范圍內給予或多或少的面積分配,人口多的占比多,人口少的少分,這個人均面積一般是村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具體確定的。
1、農村宅基地每人是多少平米?面積超標了會怎樣?
一戶多宅、宅基地超標在農村還是比較多見,雖說農村宅基地確權工作已經接近尾聲,但到底一戶按照規定該享有多少宅基地,宅基地超標如何處理都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在我國,農村村民一戶使用的宅基地只能為一處連片土地,使用的宅基地面積不能超過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的標準,這個標準大家查一下《某某省〈實施土地管理法〉辦法》就可以知道你所在地區的農村村民的宅基地面積了。
有人抬杠說,城市居民怎么可以擁有多處房產,那是因為農村的宅基地具有福利性質,是基于村民的特殊身份無償分得并可以自行建設房屋的,城市居民想在土地上建設一處房屋試試,不符合城鄉規劃法,拆除!農村宅基地每人多少面積,其實國家和地方政策不按人確定,但各鎮、各村把宅基地落實到戶時,都會根據各村實際情況,結合家庭戶人口數在標準范圍內給予或多或少的面積分配,人口多的占比多,人口少的少分,這個人均面積一般是村組織召開村民大會或村民代表會議具體確定的,
那么超標準的宅基地該怎么辦?具體情況具體對待。2008年國土部專門制定文件,分門別類的對于超占面積的做了政策規定,共劃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在1982年之前;在此階段前,咱農村村民建房超占宅基地的,可以按照實際有多少算多少面積確權。第二個階段從1982年到1987年;村民建房超過當地標準,超過部分只要按當時國家的,包括地方的有關規定處理后,也可以以家庭實際占用面積辦證,
第三,1987年之后;這個階段是以《土地法》實施為節點,對農村宅基地超標的按照實際批準面積登記,注意是批準面積吆!其面積超過地方規定,登記機關可在有關土地登記材料中注明超出的面積是多少。只是以后如果翻建、改建的話,就會依法給予核減,另外,農村村民超過批準標準或者騙取批準占用宅基地建房的處理,最新《土地法》還規定一律按非法占地論處。
2、農村建房人均面積標準有哪些?各地有差異嗎?
各地農村由于各種原因,多多少少都存在有土地資源浪費的現象,不少農村宅基地都閑置著,近年來,政府對于宅基地的管理非常,對于建房報批、宅基地申請都有相關的規定和限制條件,不符合要求的一律不批。據我所知,國家下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和《關于加強農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見》兩份文件都重點強調了要嚴格控制“宅基地面積標準”,確保各地落實“一戶一宅”;根據《農村宅基地管理辦法》的規定,宅基地面積會根據家庭人口數量而定,一般3人及3人以下家庭可獲得75平米左右的宅基地;4人可獲得100平米左右的宅基地;5人可獲110平米左右;6人及6人以上則為125平米左右,
平均下來,人均獲得的宅基地面積大概就是20到30平米之間。當然,這只是原則上的總體要求,由于我國南北差異較大,宅基地面積標準不能一概而論,因此不同省份在大體原則之下,為了避免農村土地資源的浪費,各省市都出臺了相關的政策,規定宅基地的面積標準,一般來說人均宅基地面積不超過25平米,但是由于各地有差異,2018年農村建房,每個地方都是在國家的規定下按照當地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關的面積標準的,主要是根據當地的總面積情況、人口情況、地勢地貌情況來規定的,
2018年國家對農村建房的標準是根據人均耕地來制定標準。在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的平原或者山區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平方米;在人均耕地不足一千平方米以上的平原或者山區縣(市),每處宅基地不得超過二百三十平方米;在壩上地區,也就是草原升高形成的地帶,每處的宅基地不得超過467平方米,然后各地再在這個大體框架之下,制定當地的宅基地面積標準,一般來說城郊的宅基地標準面積在120平方米左右,農村宅基地標準面積在200平方米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