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壓歲錢不是給的多少不是以省份來區別的,同一個省份有的人家給的多,有的人家給的少,主要還是看家庭的經濟能力和親人間的互動。我想說的是春節一年一次,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自古就有給壓歲錢的習俗,給多給少全憑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心意,也沒必要在乎多少,過年嘛,給和收紅包的人圖個快樂吉利,又不丟傳統習俗,無可厚非。
1、你獲得過最多的壓歲錢是多少?
這是一個容易引發回憶的好問題。四十多年前,在膠東的農村,小時候的事情模模糊糊還有印象,那時候還沒有包產到戶,隱約還有同父親一起去記工分的印象,那時候,除了沒錢,其他一切還算ok。那時候,如果不是生產隊有所權力,好點兒的生產隊一男一女兩個勞力,一年除了糧食也就三五元錢的收入,這是未來一年家庭的開消,所以,壓腰錢(壓歲錢)基本是奢望。
記得有一年鄰近的生產小隊,一年下來,生產隊虧損,沒有錢發...那時候,自己也希望收到壓腰錢,但實際上也只能收點兒水果糖,如果有幾顆大白兔,已經夠興奮好幾天了,壓腰錢,小時候幾乎沒有收過,可能沒有人給,即使給也不能要,畢竟都不容易。后來,各家條件都好一些了,我們也大一些了,知道了生活的艱辛,也幾乎不會接這份沉甸甸的壓腰錢了,
2、你知道各地給的壓歲錢分別是多少嗎?
我是蒙山沂水老漢。說到各地壓歲錢的數額,其實很難統計,因為沒有統一的標準,各地家庭情況也不同,所以壓歲錢的數額比較靈活。有多有少,代表一個心意,以臨沂這邊為例,談談個人看法。第一,記得八九十年代,自己還能收到壓歲錢的時候,數額差距也比較大,那時候1一塊錢、兩塊錢、五塊、六塊、十塊、二十都收到過,有時候純粹是表達一種心意,意思到了就行,因為別人給了你壓歲錢,你的父母也得給別人,
第二,進入二十一世紀,錢“毛了”很多,壓歲錢的數額也逐漸多了起來,從一百、二百、六百、八百、一千、兩千、甚至數千,上萬,幾萬的都有,每個家庭的收入不一樣,給的數額也就不一樣。第三,家庭之間差距也比較大,有的收入低,給個百八十,意思一下,有的收入高,給個萬把塊也不算什么,所以各地的壓歲錢沒有標準,同一個地方的壓歲錢差距也很大。
3、過年,哪些省份的壓歲錢給的比較多?有不給壓歲錢的嗎?
我覺得壓歲錢不是給的多少不是以省份來區別的,同一個省份有的人家給的多,有的人家給的少,主要還是看家庭的經濟能力和親人間的互動,我不贊成春節不給壓歲錢,有的人過春節時約定同輩之間的孩子就不給壓歲錢了,覺得輩分相同,你給我我還要給你,就沒必要給了,還避免了給多給少造成的心里不舒服。我想說的是春節一年一次,是我國最傳統的節日,自古就有給壓歲錢的習俗,給多給少全憑自己的經濟能力和心意,也沒必要在乎多少,過年嘛,給和收紅包的人圖個快樂吉利,又不丟傳統習俗,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