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幾個能有一個,哪怕在985高校都是大佬boss級別,有自己的團隊,有上百萬的科研項目,下面管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成果會越來越多。很多人成為了副教授,教授,但是這一步卻絲毫沒有,那么基本上就無緣現在的院士評選,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太有意義,不說院士數量多么稀少,就說大學里面實力高的教授都是鳳毛麟角。
1、大學教授評上院士有多難?當院士的基本條件有多高?
這個問題我覺得沒太有意義,不說院士數量多么稀少,就說大學里面實力高的教授都是鳳毛麟角。一個科研工作者,從博士畢業到成為院士,要經歷幾個必要的關卡,第一,進入高校或科研院所工作。這一步看似簡單,但實際上是科研人員的起點,沒有個好的工作崗位,不能在一所知名院校有個教職,實際上將來的職業生涯,天花板不會高到哪里去,
第二,副教授或副研究員。這一步是決定科研生命的關鍵,因為現在國內大部分院所高校,特別是好一點的地方,都有硬性要求,五年或八年必須從助教助研升為副高,否則就要離職,條件好的,科研成果突出的,往往可以把這個時間縮到很短,兩三年就可以升上去,那么最起碼飯碗就穩了。然后就可以帶碩士,這樣手下人越多,出成果會越快越多,良性循環,
第三,正高級職稱。這一步是大部分科研工作者的終點和畢生目標,到了這一步,在好一點的地方往往都是博導級別,然后在業內有一定的地位和人脈,參加學術會議聽眾更多或者當評審等等,發言權就更大了。第四,這是通往院士之路的最后幾步了,但是也是最難的幾步,是成為院士必不可少的加分項,很多人成為了副教授,教授,但是這一步卻絲毫沒有,那么基本上就無緣現在的院士評選。
優青,杰青,萬人計劃,國家科技獎一二三等獎,863項目等國字號首席科學家,國家實驗室和國家重點實驗室負責人,國際學會報告邀請人等等,不一而足,但是這些頭銜越多越好。以上幾個能有一個,哪怕在985高校都是大佬boss級別,有自己的團隊,有上百萬的科研項目,下面管理教授副教授博士碩士,成果會越來越多,上面是根據我了解的一些認識,歡迎留言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