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國兩制由鄧小平于1982年1月首次提出,如下:一國兩制以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為前提,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一個地方行政區,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歷史意義按照“一國兩制”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
一國兩制由鄧小平于1982年1月首次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是一個完整的體系。其基本內容是,在祖國統一的前提下,國家主體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同時長期保持香港、澳門、臺灣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其構想是尊重歷史和現實,照顧各方利益,維護民族團結,實現祖國完全統一和民族偉大復興,意義重大。1.創造性地運用和平共處的原則解決國家統一問題。2.馬克思主義國家理論的創造性發展。3.體現了堅持祖國統一、維護國家主權原則的堅定性,也體現了照顧歷史現實和現實的政策靈活性。可以避免武力統一帶來的不良后果。4.有利于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的和平國際國內環境。5.它為解決國際爭端和歷史問題提供了新的思路。香港和澳門的和平回歸為一國兩制的設想提供了現實的可能性。臺灣省回歸是大勢所趨。
2、一國和兩制的關系是什么?如下:一國兩制以一個國家即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為前提,特別行政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PRC)的一個地方行政區,直轄于中央人民政府。兩者的關系是地方與中央的關系,中國統一后,大陸實行社會主義制度,香港、澳門和臺灣省等特別行政區實行資本主義制度。這不是權宜之計,而是長久之策,這兩種制度將長期存在;相互競爭,共同發展。歷史意義按照“一國兩制”實現中國和平統一符合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完成中國統一大業是全體中國人民的共同愿望。香港和澳門問題的解決,不僅使中國統一大業向前邁出了重要一步,也為國際社會以和平方式解決各國歷史遺留問題提供了新的范例,歷經百年滄桑,香港回歸祖國懷抱,中國人民洗刷了香港被占領的百年國恥。澳門的回歸標志著外國勢力對中國占領的徹底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