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覺得還是廣東省本身的人在這兩個城市打工的人最多。如果不算廣東省的話,應該是湖南省,廣西省的人在廣州深圳打工的人最多,為了生計,很多人只有到沿海城市去打工,這也導致很多人不喜歡到廣東打工而選擇其他地方,時過境遷,現在到廣東打工的人越來越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1、廣東省曾經是打工者的天堂,為何這幾年來廣東打工的人,越來越少?
確實,在八九十年代,廣東是打工者的天堂。可是時過境遷,現在到廣東打工的人越來越少,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無外乎有以下幾個原因,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廣東主要是以粗放的加工業為主,需要大量的人力資源所支撐。同時在內地的很多地方,沒有工業基礎,但卻有過剩的人力資源,為了生計,很多人只有到沿海城市去打工。
進入21世紀以來,很多內地的城市也引入了工業,本地的用工企業也越來越多,于是很多人選擇在自己的家鄉工作,其實在廣東打工的工資并不是很高,即使是現在,普通工人的工資比內地城市的工人的工人的工資高不了多少,吸引力也嚴重下降。這也導致很多務工人員不愿選擇到廣東打工,廣東普通務工人員的工資比江蘇,浙江,福建等地要低很多,平均工資甚至要比山東都要低,而且加班的情況特別嚴重。
這也導致很多人不喜歡到廣東打工而選擇其他地方,幾年前我出差到河南,和當地的一個朋友聊天。他說他的女兒在廣東的制衣廠上班,每個月的工資是1200元,每天加班四小時他能拿到兩千多的工資,這完全是壓榨工人的血汗錢,我們從這個案例上可以分析。基本工資只有1200元,加班一小時十元錢,想想這是多么廉價,時常我們可以看到廣東招工荒,其實最主要的是工資不到位,而且只有加班才能賺到錢。
2、為什么有這么多湛江人在廣州務工?
湛江人去珠三角打工,對我們本地人來說,是一種生活常態,可以這樣說,幾乎每一個湛江年輕人都考慮過,到底在家發展,還是去珠三角工作?因為湛江的情況大家都知道,對于草根階層來說,機會少,房價物價偏高,生存不易。對于成績好的大學生,在珠三角如果能找一份正式工作,有一個正式單位或有份高薪工作,或許還能在珠三角扎下根,
但對于農村出來,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輕人,去珠三角也就是打一份工,掙點吃飯錢,求生存,能買房定居的是極少數。有的在珠三角打工十幾年后,又面臨是否返鄉的選擇題,心情是比較糾結的,在珠三角的城市中,湛江人又偏愛廣州。畢竟是廣東人,湛江白話雖然不正,但廣州以白話為主流語言,溝通起來不覺困難,就算我們講雷州話的,后天學的白話,在廣州使用也問題不大,只是被人笑話而已。
廣東人飲食習慣差不多,都比較清淡,在廣州感覺吃得慣,而深圳北方人太多了,以普通話為主,似乎不怎么融得進去。廣州有很多湛江人,有很多老鄉甚至是本村的兄弟,去廣州也好,去別的地方,都是村人帶村人出去的。每條村都固定從事一個行業,或是固定在廣州的一個片區活動,還有一個情況就是,對于雷州徐聞廉江等地的人來說,珠三角和湛江市區是差不多的,自己都不熟,都沒啥人脈,一時半會也融不進,回家也不方便,還不如去珠三角機會多,距離遠一點而已。
3、廣州深圳打工的最多都是哪個省的人?為什么感覺陜西、河南、河北的北方人比較少?他們去哪了?
廣州市深圳市廣東省的兩個一線城市,來自全國各地的打工者都很多,至于哪個省的最多呢?我覺得還是廣東省本身的人在這兩個城市打工的人最多!廣東省下轄地級市21個。2018年末,全省常住人口11346.00萬人,基本上省內的大部分年輕人都會選擇在這兩個城市里面從事各種各樣的工作。如果不算廣東省的話,應該是湖南省,廣西省的人在廣州深圳打工的人最多,
這兩個省都是毗鄰廣東,同時也是人口大省。無論語言,還有生活習慣都差別不大,所以這兩個省的人在廣州深圳打工特別常見,陜西、河南、河北的北方人在廣州深圳上班的也不少,我上班的公司也有不少的同事是來自北方的,比例不是最多,但也不少,陜西、河南、河北的小伙伴去哪了呢?個人覺得他們去北京,上海打工的情況可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