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即清泉鎮、巴河鎮、關口鎮、竹瓦鎮、汪崗鎮、團陂鎮、白蓮河鎮、蔡河鎮、洗馬鎮、丁司垱鎮、散花鎮、蘭溪鎮、綠楊鄉。浠水縣各地均有種植,但以綠楊的雀山、洗馬的小金山、散花的董河、清泉的十月村等地出產的茶葉最佳,浠水縣是中國湖北省黃岡市下轄的一個縣。
1、黃岡市英山縣經濟發展怎么樣?
英山縣是湖北黃岡市轄縣,面積不大人口不多,在全市所有縣中僅比團風大點,人口也才38萬。英山處在湖北東北部大別山區,毗鄰安徽的金寨、霍山、岳西、太湖四縣,群山環繞,全縣可耕種土地多為丘陵山地,由于尷尬的地理因素,英山成為黃岡市僅有的兩個不通鐵路的縣市之一。縣際交通靠國道和高速,318國道和武合高速自西向東穿過英山,
幾任英山縣委書記、縣長在市里為爭取一條鐵路線路而不可得,沿江高鐵和未來的京九高鐵線也不經過英山。英山縣是多年的貧困縣,是中國紅十字會定點幫扶縣,前年英山摘掉了貧困縣的帽子,這是按脫貧剩余人口考量的,并不能說明什么,英山經濟仍然在全市墊底,人均收入也是全市墊底的。英山沒有重工業,沒有礦采,只有輕工業和農業,全縣主打農業牌,茶葉是英山縣的支柱產業,
英山有大片森林,但樹木是國家的,百姓不能占為私有。現在全縣的經濟來源主要在兩個方面,一是外出務工人員,全縣估計有一半的人在外打工;二是茶葉產業,這些年來“英山云霧茶”、“英山毛尖”的牌子打出來了,留在老家的主要靠茶謀生,茶農和茶商有近十萬人,剩下的幾萬人除了老幼病殘,就是留在本縣企業上班的人了,但說實話英山的工資是真低呀,每月上26天班最多才能拿3000塊錢。
英山縣政府近年來搞招商引資,吸引工廠入駐,城南搞起了工業園區,隨著工廠越來越多,相信未來工資會有所提升,英山的產業也會多元化起來,現在全國搞基建,英山也搞了多年,縣城大變樣,我這個常年在外的英山人,到縣城也有點不知東南西北了。所以,要說英山的變化,最直觀的變化就是縣城變大了,比十五年前大了不止一倍,房地產是最好用的東西,英山長安房地產公司這些年在城關建了大量的小區房,也使長安公司成為英山NO.1。
2、黃岡市哪些縣發展的比較好?
黃岡市下轄黃州區和龍感湖區,紅安、英山、羅田、浠水、蘄春、黃梅、團風7縣,麻城、武穴2市,總體來看,各縣市的發展都很不錯,從人口規模麻城市第一,總人口116.28萬人(2005年數據),其次浠水縣人口也號稱百萬。從經濟來看,各區縣發展比較均衡,沒有地級市區一家獨大的現象,很難說哪個縣區好,因為黃岡以前為重要的軍區屬地,對外開放時間和程度都相對比較滯后,外出務工人口數量龐大,經濟規模在湖北省比較靠后。
各個區縣都有自己非常出名的方面,這在全國都是一大特色和奇跡,比如羅田板栗、麻城老米酒(湖北重要的鐵路中轉站)、武穴山藥酥糖、英山茶葉、蘄春石英石(著名的教授縣)、紅安將軍縣、浠水聞一多的故鄉、黃梅的黃梅戲發祥地、黃州的東坡文赤壁黃岡中學黃岡的資源利用率偏低,經濟雖然沒有跟上不上規模,但整體來說后勁十足。
3、湖北黃岡怎么樣?
黃岡有個紅安縣,是“黃麻起義”策源地,中國工農紅軍三大主力之一紅四方面軍的誕生地,紅二十五軍、紅二十八軍的重建地,革命戰爭年代,紅安縣為新中國成立獻出14萬英雄兒女的生命,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兩任國家主席,還有韓先楚、秦基偉、陳錫聯等223名將軍,是“中國第一將軍縣”。兩百多個將軍同一個故鄉,中國首屈一指,世界絕無僅有,史上空前絕后,
但當時情況是,紅安縣基本全縣人民上戰場,平均3個人中就有1個人流血犧牲,兄弟接過哥哥的槍,父親埋了兒子,替他繼續參軍的感人事跡比比皆是,可以說,黃岡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搖籃。中國第一將軍鎮,紅安縣七里坪鎮,是鄂豫皖革命中心,三支紅軍部隊的誕生地,可謂“一條長勝街,無數英雄情”,紅安人民參加的戰斗不計其數,遼沈戰役、平津戰役自不必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