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主要人員及其作用: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正月望日賜進士及第通奉大夫禮部右侍郎翰林院修撰兼太史經,從提供的信息看,清朝翰林院的編制是怎樣的,翰林院遠非普通的文職機構,,順治初,以翰林院分隸內三院,修書各館,也附設于內三院。
織機構學士一人(正五品);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各二人(從五品);侍讀、侍講各二人(正六品);五經博士九人(正八品,世襲);典籍二人(從八品);侍書二人(正九品);待詔六人(從九品);孔目一人(未入品流);史官修撰(從六品)、編修(正七品)、檢討(從七品)、庶吉士等皆無定員。翰林院遠非普通的文職機構。作為國家重要的育才、儲才之所,它在政治生活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錢穆先生在《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一書中,對明代翰林院的儲才功能頗為贊許,認為明代進士進入翰林院期間,一面讀書修學,一面獲得許多政治知識,靜待政府的大用,翰林院成為一個儲才養望之所,明代的許多大學問家、大政治家都是翰林出身,他們并不是只懂八股文章,其他方面也多有優長,而且多負有清望,是朝廷著意培植的人才
從提供的信息看。賜進士及第又是翰林院修撰的只有狀元才符合條件,查詢明成化十一年的殿試金榜,狀元是謝遷。謝遷,成化十年(1474年),舉鄉試第一;成化十一年(1475年),殿試中一甲第一名進士(狀元);授翰林院修撰,遷左庶子,累遷少詹事兼侍講學士。弘治八年(1495年),入閣參與機務,加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與劉健、李東陽同輔國政,被認為是賢相
首先,在明代是沒有編撰官這種職位的。第二,明代是翰林院長足發展個黃金期,雖然這是被設為一個五品的衙門,但是被視為清貴之選。第三,主要人員及其作用:掌制誥、史冊、文翰之事,考議制度,詳正文書,備皇帝顧問,主官為翰林學士,下有侍讀學士、侍講學士、修撰、編修、檢討等官,另有作為翰林官預備資格的庶吉士
4、清朝翰林院的編制是怎樣的?順治初,以翰林院分隸內三院,修書各館,也附設于內三院??滴跻院?,雖分設翰林院,但各書修纂,仍以內閣大學士任監修總裁官,學士則分兼副總裁、總纂、纂修等職,此外,內閣還負責檔案典籍保藏。在東華門內置紅本、實錄庫,這是清政府重要的檔案庫,另外還收存揭帖?!豆饩w會典事例》卷14載,“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議準,各省題奏本章,俱增寫揭帖一通,送起居注館,俟記注后,將揭帖轉送內閣收存,”內閣收存最大量的檔案是紅本,其他還保存實錄、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