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河南,在1978年9月發掘出來的南召猿人,說明早在50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在河南繁衍生息了。河南還是華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的300多個大姓之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在前100個大姓之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河南自古就是人杰地靈,令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四大發明,其中的指南針、造紙機和火藥三大技術均發明于河南,而那些左右中國歷史進程的名人更是奪得數不勝數。
1、河南在中國歷史上地位如何?
古老豫州,中原河南,文明歷史,萬古滄桑。三萬年前,駝鳥串珠一萬年前,靈井鳥雕,九千年前,賈湖骨笛,九千年前,華夏陶鼎,裴李崗文明,石破天驚!七千年前,仰韶文明,百年考古,彩陶亮麗,六千年前,華夏蚌龍,五千年前,河洛古國,四千年前,洛陽夏都,三千年前,甲骨奇文。天地之中,有夏有商,血脈綿延,文明濫觴,沒有斷層,不曾消亡,泱泱中華,文明根源,
2、河南整體經濟現在怎么樣?在全國達到了什么位置?
感謝邀請,河南的整體經濟在全國排名第五,在未來三五年內這個排名也很難變化。先看經濟總量河南經濟總量位居全國第五,增速也是前五名中最高的,但低于四川省,與四川和浙江的差額幾乎一樣,所以短期內這個排名也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未來河南的任務依然十分艱巨,如果不能超過浙江,就很有可能被四川超越。再看經濟結構2018年河南的三產比重是8.9∶45.9∶45.2,第一產業比重下降到10%以下,也說明了河南此時不僅僅是農業大省,也是工業大省,
然而河南的第三產業比重還沒有超過第二產業,這也說明了河南的經濟發展程度并不算高,相比廣東的三產比重4.0:41.8:54.2,顯然發展程度更好。因此河南在可持續發展上還是任重道遠,還要繼續發展服務業、旅游業、金融業、高新技術等第三產業,最后看河南的人均經濟河南人口眾多,給人的感覺也是不富裕,事實也確實如此,河南經濟總量的五分之一集中在省會,而省會人數只占河南總人數的十分之一,因此地區間經濟發展也非常不均衡。
像南陽、駐馬店、信陽、周口、商丘這些人口和面積大市,人均經濟水平也較低,從整體來看,河南的人均經濟排在全國第18位,屬于中等偏下的水平,低于全國平均值。總之,河南經濟發展的擔子還很重,雖然總體經濟排名全國第五,但人均經濟只有五個地市的2300多萬人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所以站在人們的生活上講,河南大部分地區還是比較貧困的。
3、河南在中國歷史上的地位是怎樣的?
河南古稱為豫州、中州,也就是古人口中的中原,因大部分位于黃河之南,故名河南,河南堪稱是一塊神奇之地,老子、莊子、鬼谷子、墨子、張良、陰麗華、諸葛亮、司馬懿、杜甫、吳道子、岳飛等無數的歷史名人,盡出于河南。關于河南,在1978年9月發掘出來的南召猿人,說明早在50萬年前,就已經有人類在河南繁衍生息了,隨后又發掘出了代表舊石器時代的“許昌人”,說明距今8萬~10萬年的河南古人,已經能夠很好的利用石器了,1980年,更是在河南杏花山附近,發掘出了約1-3萬年前舊石器晚期,猿人使用火和管理火的洞穴遺址。
到了4000多年前的時候,便出現了中國史書中記載的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夏朝,殷墟是中國歷史上,可以肯定確切位置最早的都城,河南是漢族文化的發祥地,同時也是中國道家、墨家、法家、名家、縱橫家等思想的發祥地。河南還是華夏姓氏的重要發源地,在中國的300多個大姓之中,根在河南的有171個,在前100個大姓之中,根在河南的有78個,
在百家姓之中,有著“陳林半天下,黃鄭排滿街”之稱的海內外四大姓氏,其發祥地均源于河南。河南是元代以前,一直都是中國歷史上的核心區域,從中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夏朝建都于河南偃師,至清王朝覆滅的4000余年中,夏朝、商朝、西周、東周、東漢、曹魏、西晉、北魏、隋朝、唐朝、武周、后梁、后唐、后晉、后漢、后周、遼、北宋、南宋、金朝、民國等先后有20多個朝代建都或遷都于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