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天下一区二区三区,少妇精品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中文字幕日韩高清,91精品国产91久久久久久最新毛片

首頁 > 山西 > 太原市 > 婁煩天氣,太原婁須縣天氣

婁煩天氣,太原婁須縣天氣

來源:整理 時間:2022-10-07 16:53:06 編輯:太原本地生活 手機版

本文目錄一覽

1,太原婁須縣天氣

婁煩天氣預報:

太原婁須縣天氣

2,天氣如何

00:00 / 00:3770% 快捷鍵說明 空格: 播放 / 暫停Esc: 退出全屏 ↑: 音量提高10% ↓: 音量降低10% →: 單次快進5秒 ←: 單次快退5秒按住此處可拖拽 不再出現 可在播放器設置中重新打開小窗播放快捷鍵說明

天氣如何

3,2015年10月1日太原天氣預報15天查詢

太原天氣預報相關地區:清徐天氣陽曲天氣婁煩天氣太原古交區天氣尖草坪區天氣08月31日(今天)晴12~29℃西風 2級09月01日(周四)晴12~28℃西北風 3-4級09月02日(周五)晴轉多云14~29℃無持續風向 微風09月03日(周六)多云轉晴15~28℃無持續風向 微風09月04日(周日)晴14~29℃無持續風向 微風09月05日(周一)多云轉陰16~28℃無持續風向 微風09月06日(周二)小雨17~25℃無持續風向 微風09月07日(周三)中雨轉晴13~27℃09月08日(周四)多云轉晴11~26℃09月09日(周五)中雨12~26℃09月10日(周六)多云13~26℃09月11日(周日)多云14~26℃09月12日(周一)多云14~26℃09月13日(周二)多云轉中雨13~26℃09月14日(周三)中雨13~26℃

2015年10月1日太原天氣預報15天查詢

4,山西天氣情況

市 區/縣 周六(12月29日)白天 周六(12月29日)夜間 天氣現象 風向風力 最高氣溫 天氣現象 風向風力 最低氣溫 太原 太原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清徐 晴 東風<3級 -4 晴 東南風<3級 -17 詳情 陽曲 晴 東風<3級 -6 晴 西北風<3級 -21 詳情 婁煩 晴 西北風<3級 -6 晴 東南風<3級 -22 詳情 古交 晴 東北風<3級 -5 晴 東南風<3級 -17 詳情 尖草坪區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北風<3級 -17 詳情 小店區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迎澤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杏花嶺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萬柏林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晉源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大同 大同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陽高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2 詳情 大同縣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天鎮 晴 西北風3-4級 -9 晴 西北風<3級 -22 詳情 廣靈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西北風<3級 -26 詳情 靈丘 晴 西北風<3級 -7 晴 西北風<3級 -21 詳情 渾源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風<3級 -24 詳情 左云 晴 西北風<3級 -10 晴 東北風<3級 -22 詳情 礦區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南郊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新榮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陽泉 陽泉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西北風<3級 -14 詳情 盂縣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5 詳情 平定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西風<3級 -14 詳情 礦區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西北風<3級 -14 詳情 郊區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西北風<3級 -14 詳情 晉中 晉中 晴 東北風<3級 -6 晴 西南風<3級 -20 詳情 榆次 晴 東北風<3級 -6 晴 西南風<3級 -20 詳情 榆社 晴 北風<3級 -3 晴 西南風<3級 -20 詳情 左權 晴 東北風<3級 -4 晴 西南風<3級 -25 詳情 和順 晴 北風<3級 -4 晴 西南風<3級 -23 詳情 昔陽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西南風<3級 -16 詳情 壽陽 晴 西北風<3級 -6 晴 西北風<3級 -22 詳情 太谷 晴 北風<3級 -4 晴 東南風<3級 -19 詳情 祁縣 晴 北風<3級 -5 晴 東南風<3級 -17 詳情 平遙 晴 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7 詳情 靈石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東風<3級 -18 詳情 介休 晴 北風<3級 -2 晴 東南風<3級 -15 詳情 長治 長治 晴 東北風3-4級 -4 晴 南風<3級 -13 詳情 黎城 晴 東北風<3級 -1 晴 西南風<3級 -15 詳情 屯留 晴 西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3 詳情 潞城 晴 東北風<3級 -2 晴 南風<3級 -15 詳情 襄垣 晴 北風<3級 -3 晴 南風<3級 -16 詳情 平順 晴 東北風<3級 -3 晴 西南風<3級 -14 詳情 武鄉 晴 東南風<3級 -4 晴 東南風<3級 -18 詳情 沁縣 晴 北風<3級 -2 晴 東南風<3級 -19 詳情 長子 晴 東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6 詳情 沁源 晴 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9 詳情 壺關 晴 西南風3-4級 -3 晴 南風3-4級 -15 詳情 郊區 晴 東北風<3級 -2 晴 南風<3級 -15 詳情 晉城 晉城 晴 東風<3級 0 晴 東南風<3級 -10 詳情 沁水 晴 西北風<3級 -3 多云 東風<3級 -12 詳情 陽城 晴 東南風<3級 -1 多云 東南風<3級 -10 詳情 陵川 晴 東風<3級 -4 晴 東南風<3級 -13 詳情 高平 晴 東北風<3級 -1 晴 東南風<3級 -14 詳情 澤州 晴 東風<3級 0 晴 東南風<3級 -10 詳情 臨汾 臨汾 晴 西南風<3級 0 晴 北風<3級 -10 詳情 曲沃 晴 西北風<3級 0 晴 北風<3級 -11 詳情 永和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東北風<3級 -20 詳情 隰縣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8 詳情 大寧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9 詳情 吉縣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7 詳情 襄汾 晴 西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11 詳情 蒲縣 晴 西北風3-4級 -4 晴 東北風<3級 -21 詳情 汾西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北風<3級 -13 詳情 洪洞 晴 西北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12 詳情 霍州 晴 西北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15 詳情 鄉寧 晴 西北風<3級 -7 晴 西北風<3級 -16 詳情 翼城 晴 西風<3級 -1 晴 東北風<3級 -10 詳情 侯馬 晴 東北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10 詳情 浮山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北風<3級 -13 詳情 安澤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9 詳情 古縣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北風<3級 -16 詳情 堯都 晴 西南風<3級 0 晴 北風<3級 -10 詳情 運城 運城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風<3級 -9 詳情 臨猗 多云 西北風<3級 -1 晴 東風<3級 -8 詳情 稷山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東北風<3級 -10 詳情 萬榮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東風<3級 -9 詳情 河津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北風<3級 -8 詳情 新絳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西北風<3級 -9 詳情 絳縣 晴 西北風<3級 -3 晴 東北風<3級 -11 詳情 聞喜 晴 西北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10 詳情 垣曲 晴 西北風<3級 -2 多云 東北風<3級 -8 詳情 永濟 多云 北風<3級 0 晴 東北風<3級 -7 詳情 芮城 多云 西北風<3級 -1 多云 東南風3-4級 -13 詳情 夏縣 晴 西北風<3級 -2 多云 東風<3級 -9 詳情 平陸 多云 西北風<3級 0 多云 東南風<3級 -10 詳情 鹽湖 晴 西北風<3級 -1 晴 東風<3級 -9 詳情 朔州 朔州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西北風<3級 -23 詳情 平魯 晴 西北風<3級 -11 晴 西北風<3級 -19 詳情 山陰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西北風<3級 -22 詳情 右玉 晴 西風<3級 -11 晴 東北風<3級 -28 詳情 應縣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南風<3級 -20 詳情 懷仁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北風<3級 -19 詳情 朔城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西北風<3級 -23 詳情 忻州 忻州 晴 東北風<3級 -5 晴 西北風<3級 -18 詳情 定襄 晴 西北風<3級 -4 晴 西北風<3級 -19 詳情 五臺縣 晴 西北風<3級 -5 晴 東風<3級 -21 詳情 河曲 晴 東北風<3級 -7 晴 東北風<3級 -22 詳情 偏關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北風<3級 -24 詳情 神池 晴 北風3-4級 -11 晴 西北風<3級 -21 詳情 寧武 晴 北風<3級 -9 晴 西北風<3級 -18 詳情 代縣 晴 西北風3-4級 -4 晴 西風<3級 -18 詳情 繁峙 晴 西北風<3級 -4 晴 西南風<3級 -19 詳情 五臺山 陣雪 西北風4-5級 -13 晴 西風3-4級 -21 詳情 保德 晴 西北風<3級 -7 晴 東風<3級 -21 詳情 靜樂 晴 北風<3級 -5 晴 東風<3級 -23 詳情 岢嵐 晴 西北風3-4級 -9 晴 東南風<3級 -26 詳情 五寨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南風<3級 -24 詳情 原平 晴 東北風<3級 -3 晴 西北風<3級 -16 詳情 忻府 晴 東北風<3級 -5 晴 西北風<3級 -18 詳情 呂梁 呂梁 晴 西北風<3級 -6 晴 東北風<3級 -17 詳情 離石 晴 西北風<3級 -6 晴 東北風<3級 -17 詳情 臨縣 晴 東北風<3級 -9 晴 東北風<3級 -18 詳情 興縣 晴 西北風<3級 -9 晴 東南風<3級 -19 詳情 嵐縣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南風<3級 -21 詳情 柳林 晴 西北風<3級 -6 晴 東北風<3級 -16 詳情 石樓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北風<3級 -16 詳情 方山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南風3-4級 -20 詳情 交口 晴 西北風<3級 -7 晴 東北風<3級 -17 詳情 中陽 晴 西北風<3級 -8 晴 東北風3-4級 -18 詳情 孝義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東南風<3級 -15 詳情 汾陽 晴 西北風<3級 -2 晴 東南風<3級 -17 詳情 文水 晴 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7 詳情 交城 晴 東北風<3級 -3 晴 東南風<3級 -18 詳情

5,太原的氣候特點

  太原市地處大陸內部,距東海岸線較遠,其西北部為廣闊的歐亞大陸。在全國氣候區劃中,屬于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類型。氣候的形成主要受太陽輻射、大氣環流、地理環境三個因素的綜合影響。太原地區所處的北半球中緯度地理位置和山西高原的地理環境,使之能夠接受較強的太陽輻射,光能熱量比較豐富,在農業光能利用劃分上屬于高照率范疇。同時,受西風環流的控制及較高的太陽輻射的影響,又使其氣候干燥,降雨偏少,晝夜溫差大,表現出較強的大陸性氣候特點。冬季,受西伯利亞冷空氣的控制,夏季受東南海洋濕熱氣團影響。隨著季節的推移,兩大氣團在太原上空交互進退,此消彼長,發生著規律性的周期更替,形成了冬季干冷漫長,夏季濕熱多雨,春季升溫急劇,秋季降溫迅速,春秋兩季短暫多風,干濕季節分明的特點。太原地區復雜多樣的地貌形態,形成了差異明顯的氣候區域,既表現出清晰的垂直變化,又具有一定的水平差異。  第一節 氣候特征  全年氣候特征  光照充足,降水集中 年日照總時數為2360小時~2796小時。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屬全國高照率范疇。每年7月~8月是降水高峰期,降水量占全年總量的60%以上。冬春干燥,雨雪稀少。  季風環流交替明顯 冬半年(11月~次年3月)受西伯利亞冷空氣控制,盛行偏北氣流,寒冷、干燥;夏半年(4月~10月)受南來的太平洋副熱帶高壓侵入,盛行偏南氣流,溫高濕重。  氣候年際變化大 境內多雨年雨量曾達749毫米,少雨年僅有180毫米。無霜期最長年份202天,最短年份僅117天。氣溫年平均7.8℃~10.3℃,最熱年可達9℃~11℃,最冷年只有7℃~9℃。日照時數年平均2675.8小時,最多可達2991.3小時,最少2359.6小時。  氣象災害頻繁 春旱、夏旱、春夏連旱,局部地區暴雨、大風、冰雹,是太原市各地區的主要氣象災害。尤其是干旱和冰雹幾乎年年遭遇。  四季氣候特征  春季(3月~5月) 氣溫回升快,光照充足,降水少,蒸發大,大風日數多。平均氣溫9℃~12℃。3月中旬土壤完全解凍,日平均氣溫穩定在3℃以上。4月中旬,日平均地溫穩定在10℃以上。地下5厘米~10厘米,日平均地溫穩定在12℃以上,正常情況下熱量條件可滿足農作物播種出苗的需要。春季降水總量僅為50毫米~65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13%~15%,大風日數占全年的40%~60%。  夏季(6月~8月) 氣溫高、濕度大、降水集中。7月下旬至8月上旬,降水平均為250毫米~28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58%~65%,平均氣溫22℃~24℃。  秋季(9月~11月) 氣溫下降快、風少、多晴朗天氣。平均氣溫8℃~10℃。9月下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15℃以下,11月上旬日平均氣溫穩定下降到3℃以下。基本可以滿足冬小麥播種出苗和入冬前有2個~4個分蘗所需的熱量。  冬季(12月~次年2月) 寒冷干燥、多晴朗大風天氣。平均氣溫零下5℃~零下9℃,寒冷期(5日平均氣溫小于或等于零下5℃)50天~60天。1月為全年最冷月份,平均氣溫零下8.0℃~零下5.1℃。降水量平均只有8毫米~14毫米,占全年總降水量的2%~3%。晴天日數在40天左右,占全年總晴天日數的40%左右。整個冬季土壤完全封凍,凍土深度達60厘米~106厘米。  區域氣候特征  太原市東、西、北三面環山,中部為沖積平原,地形復雜,大氣垂直變化大,地形氣候明顯。在同一時間內,境內海拔最高處和最低處的溫差可達12℃。根據日平均氣溫穩定大于或等于22℃為夏季,小于等于10℃為冬季,10℃~22℃為春秋季節的劃分原則,太原地區可劃分為以下四個類型:  四季分明的溫暖區 包括南城區、北城區、河西區、南郊區、北郊區和清徐縣等海拔高度在760米~900米之間的盆地平川地區。這些地區春季長71天,夏季長56天,秋季長61天,冬季長177天。  冬長夏短溫和區 包括東山和西山丘陵區、陽曲縣丘陵區、古交市和婁煩縣的河谷地區,其海拔高度在600米~1200米之間。這些地區春季長71天,夏季長51天,秋季長61天,冬季長180天以上。  夏季不明顯的溫涼區 包括東山、西山、陽曲縣、古交市和婁煩縣海拔高度在1200米~1500米之間的山區。這些地區春季長71天,秋季長56天,冬季長達202天,夏季的氣候很涼爽,氣溫在22℃以上的天氣只有三十天左右。  冬長無夏的涼爽區 該區為海拔高度在1500米以上的山地,這些地方,沒有夏天,春秋兩季在140天左右,冬季長達220天,氣候相當寒冷。  第二節 輻射 日照  輻射  年太陽輻射總量為5442.8兆焦耳/平方米~5652.18兆焦耳/平方米。其地域分布為北多南少,西多東少。4月~8月太陽輻射總量占年太陽輻射總量的65%左右,其中5月是各月總輻射量最大月份,為666兆焦耳/平方米;11月~12月太陽輻射總量僅占全年總量的21%,而12月是各月總輻射量最少月份,僅250兆焦耳/平方米。  日照  太原市年日照總時數為2360小時~2796小時。5月份日照時間最多,約占全年日照時數的10.5%;2月份日照時數最少,約占全年日照時數的6.8%。  日照百分率地理分布為南部少于北部,盆地少于山區。  第三節 降水  降水量  太原市年平均降水量為420毫米~457毫米,比山西全省平均年降水量518毫米低61毫米~98毫米。總降水量分布由南向北逐漸減少。盆地、平川區年降水量為440毫米~457毫米。丘陵地區年降水量一般在414毫米~440毫米。山區降水量隨地勢的增高而增多,海拔高度在1300米以上的山區,年降水量可達500毫米,古交市的梅洞溝,海拔高度1600米,年平均降水量達550米~600毫米。  降水變率  太原市最多降水年是1969年,年降水量為749毫米;最少降水年為1972年,年降水量僅180毫米。年降水量以300毫米~500毫米的頻率為最多,約占到統計總年數的58%。百分之八十保證率年降水量在350毫米以上,百分之六十保證率年降水量在430毫米以上,出現年降水量少于200毫米或高于700毫米的年份,大約30年一遇。較高山區降水量出現頻率也基本一致。  最大降水量  據太原氣象資料記錄,1969年7月27日,一日最大降水量為183.5毫米。另據梅洞溝水文雨量站記錄,1996年8月4日,一日最大降水量314毫米,一小時最大降水量達88.3毫米,10分鐘最大降水量26.2毫米。  太原盆地連續4天~5天降水量在100毫米以上的年份約平均4年一次,多發生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  降水日數  全市各地年降水日數,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0.1毫米的降水日數,全年平均有80天左右。7月~9月出現頻率占45%,為最多;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毫米的降水日數,全年平均有27天。其中,7月~9月出現頻率占60%;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10毫米的降水日數,全年平均有15天,7月~9月出現頻率占68%;日降水量大于或等于50毫米的降水日數,全年平均1天,7月出現頻率占60%,8月出現頻率占40%。  降雪  太原市最早降雪日期出現在1960年10月24日。平均始雪日期為11月27日,平均終雪日期為3月26日。最晚終雪日期出現在1960年5月6日。年平均降雪日數17.1天,年平均積雪天數19.9天。太原市各地最大積雪深度,太原16厘米,南郊區17厘米,北郊區14厘米,清徐縣12厘米,陽曲縣16厘米,古交市15厘米,婁煩縣20厘米。  第四節 氣溫 地溫  氣溫  年平均氣溫 境內年平均氣溫7.8℃~10.3℃。其中,城區及各縣(市)、區的平原區域年平均氣溫9.5℃~10.3℃;山區年平均氣溫7.8℃~9.2℃。年平均氣溫自南向北遞減。  極端最高氣溫一般出現在6月上旬后期至7月底,為36.1℃~39.4℃之間;1955年7月24日,太原氣溫達39.4℃,為全市最高氣溫。極端最低氣溫大部分地區出現在12月至次年1月之間,亦有地區出現在2月份。1985年12月8日,婁煩縣曾測得零下26.8℃的氣溫,為全市最低氣溫。從6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為全年最熱時期,而12月中旬至次年1月下旬為全年最冷時期。  全市月平均氣溫的年較差介于28.5℃~31.1℃之間,以陽曲縣為最。  月平均氣溫 太原市1月份平均氣溫在零下5.1℃~零下8.0℃,是全年月平均氣溫最低月份。7月份除婁煩縣的平均氣溫為21.7℃外,其它大部分地區的平均氣溫介于23℃~24℃之間,是全年月平均氣溫最高月份。4月份平均氣溫9.6℃~12.3℃,10月份平均氣溫8.6℃~10.9℃。月平均氣溫的變化幅度以秋季為最,春季次之,夏季最小。2月至3月,月平均氣溫變化幅度為6.2℃~7.2℃;10月至11月,月平均氣溫變化幅度為7.7℃~8.4℃,與夏季各月的月平均氣溫變化幅度1.6℃~2.0℃比較,春秋兩季氣溫升降迅速。  太原市各地月平均氣溫的年際變化較大。以太原為例,1月份平均氣溫最低年份1955年為零下10℃,最高年份1979年為零下4.2℃,二者相差5.8℃;7月份平均氣溫最高年份1955年為25.6℃,最低年份1969年為22.1℃,二者相差3.5℃。  氣溫的日變化 以太原觀測值為代表的平原地區,年氣溫平均日較差為13.4℃。一年中春季和初夏的日較差較大,最大的月份出現在5月份,達15.2℃。夏季氣溫的日較差最小,最小月份出現在8月份,為10.8℃。日較差一般從北向南逐漸減小。  氣溫日變化,具有一定的周期性規律。通常最高氣溫出現在15時左右,最低氣溫多出現在日出以前。最低氣溫出現時間,春、夏季為6時左右,秋季約7時,冬季8時前后。  積溫 太原地區日平均氣溫穩定大于或等于0℃的日數年約為250天~270天,大于或等于積溫為3800℃~4180℃;隨著海拔高度升高,總積溫減少,每上升100米,總積溫約減少130℃~150℃;農作物生長期縮短5天~7天。  大于或等于5℃日數年平均持續期為200天~230天,且從3月下旬開始到11月初終止。  大于或等于10℃日數年平均持續期為175天~190天,從4月中下旬始,10月中旬止,積溫百分之八十保證值在3500℃~3900℃之間。  大于或等于15℃日數年平均持續期為125天~145天,從4月底5月初始到9月中下旬止,積溫為2600℃~3100℃。  地溫  地面溫度 地表覆蓋物黃土的蓄水性差,熱容量小,導熱率低,地面溫度變化快、幅度大,春季增溫迅速,秋季降溫甚快,夏季強烈吸熱,冬季大量散熱。  地溫年內變化趨勢與氣溫基本一致。夏季地溫高于氣溫,冬季則由地形而定。地面溫度的年變化幅度遠遠大于氣溫的年變化幅度。  年平均地面溫度為9.3℃~12.8℃。  地面極端最高溫度為63.8℃~68.5℃之間,一般出現于7月~8月。地面極端最低溫度為零下25℃~零下31.1℃,一般出現在1月~2月。  土壤溫度 土壤溫度隨土層深度增加而溫差減小。月平均土壤溫度與氣溫的比較隨季節而異,冬季土壤溫度隨深度增加而升高,夏季土壤溫度隨深度增加而降低,春秋兩季為變化過渡期。  除1月、12月外其余各月平均地溫都高于平均氣溫。  熱島效應  太原城區工業企業集中,人口密集,熱島效應較為明顯。據氣候觀測資料:太原10天溫度的平均值,在南北方向城區要比郊區高2℃~3℃;東西方向,城區比郊區高1℃~1.5℃。熱島中心有兩個,一在太原鋼鐵公司地區,一在柳巷北路和五一廣場一帶。  第五節 風 氣壓  風  太原地區屬季風氣候區域,冬夏受著不同的氣團控制,產生了明顯的季節風。地面風盛行風向由于受局部地形的影響,城區及南郊區常年以偏北風為主;婁煩縣以西南風為主;北郊區在冬半年以西北風為主,夏半年以東南風為主;古交市則常見西風;清徐縣冬季盛行西南風,其余季節多東北風;陽曲縣冬半年多東北風,夏半年多西南風。  年平均風速為1.8米/秒~2.4米/秒,其中除北郊區較小外,其余地區都在2米/秒以上。春季處于冷暖氣團交替時期,風速較大。秋冬季風速較小。風速大于或等于17米/秒的大風日數介于3.8天~31.5天之間。其中,太原年平均大風日數31.5天,古交市為19.3天,陽曲縣為18.6天,北郊區為6.4天,婁煩縣為3.8天。  風速有明顯的季節變化。1月份,全市大部分地區平均風速在1.7米/秒~2.3米/秒之間。4月份氣旋活動頻繁,是風速最大的季節,平均風速介于2.6米/秒~3.3米/秒之間。夏季風速普遍較小,介于1.5米/秒~2.1米/秒之間。10月份,大部分地區風速在1.5米/秒~2.1米/秒之間。  氣壓  太原市地面氣壓年平均值在884.8百帕~927.9百帕之間。分布狀態由東南向西北遞減,變化范圍在43.1百帕之內。年變化基本屬于大陸型,秋末冬初11月至12月最高,月平均最高氣壓平川為929.7百帕~935.0百帕,出現在12月份;山區為890.4百帕~920.4百帕,出現在11月份。夏季7月最低,月平均氣壓為877.9百帕~918.7百帕。年較差為12.8百帕~16.3百帕。  地面氣壓的月際變化值冬夏小,春秋大。山區從11月,平川從12月以后氣壓開始下降,以春季期間下降最快,7月份達最小值。從7月以后氣壓開始升高,以8月至10月份升高最為顯著。極端最高氣壓905.5百帕~952.4百帕,極端最低氣壓864.6百帕~907.5百帕。  氣壓的日變化有著相當明顯的周期性。一般情況下,日變化呈兩高兩低型,一日中除了有一個最高值和一個最低值外,還有一個次高值和次低值,最高值與最低值分別出現在6時~10時和15時~17時,次高值和次低值分別出現在21時~22時和3時~4時。  第六節 濕度  絕對濕度  境內年平均絕對濕度在7.3百帕~9.3百帕之間,分布狀況有明顯的自東南向西北遞減的趨勢,且月際變化較明顯。月平均最大值出現在7月份,其最大絕對濕度為16.8百帕~21.0百帕;月平均最小值出現在1月份,其絕對濕度為1.6百帕~2.0百帕。年內最大絕對濕度28.4百帕~33.9百帕,出現在夏季8月份;最小絕對濕度0.0百帕~0.1百帕,出現在冬季1、2月份。絕對濕度的日變化視季節而異,冬季日出前最小,午后最大,且日振幅很小。夏季日變化有兩個高點和兩個低點,接近日出前有一低點,午前11時達次高點;16時~18時出現次低點,22時~23時達最高點。春秋季日變化與夏季相似,只是高低值出現的時間有些不同。  相對濕度  太原市年平均相對濕度53%~60%,其分布大致為自西北向東南逐漸遞增,但在古交地區有一相對低值區。在一年之中相對濕度的變化以夏季最大,秋季次之,冬春季最小,且冬春季最小相對濕度各地都出現過0%的極值記錄。  春季相對濕度在全年中為最小值,月最低值出現在4月份,為41%~49%,這是由太原地區春季氣溫回升快,風速大的氣候特點決定的。夏季相對濕度急增,為全年最高值,以8月份最高,為69%~77%。秋季相對濕度開始減小。  相對濕度有顯著的日變化,通常一日中相對濕度最高值出現在日出之前,最小值出現在15時左右。陰天,相對濕度的日變化幅度很小。  第七節 蒸發  太原地區一年四季的蒸發量以夏季最大,春季次之,秋季較小,冬季最小。  第八節 霧 無霜期  霧  霧日數全年平均為12天~13天。最多年份霧日數25天,出現在1976年;最少年份霧日數僅兩天,出現在1957年。霧出現時間多在秋季,春、夏兩季相對較少。  無霜期  各地無霜期以清徐縣、南郊區、北郊區等平川地區較長。無霜期初日始于4月下旬,終日在10月上旬,80%保證率無霜期長達135天~157天。隨著地勢升高無霜期遞減率為每百米4天~5天。海拔1300米以上的山區,如南郊區天龍山、北郊區馬頭水、古交市姬家莊等地,80%保證率的無霜期長約130天左右。地勢較高的婁煩縣、古交市、陽曲縣部分山區,無霜期長約120天左右。古交市、婁煩縣部分高寒山區無霜期僅有100天左右。  第九節 物候  北郊區  太原市北郊氣象站自1988年開始進行物候觀測,觀測的動植物包括家燕、加拿大楊、垂柳、榆樹、棗樹、蒲公英、車前草。物候變化主要特征是:冬末春初,3月下旬到4月上旬,木本植物楊樹、柳樹、榆樹處于葉芽前動期和芽開放期;草本植物蒲公英、車前草處于前動期。春季4月中下旬,楊樹、柳樹、榆樹、棗樹展葉開花,蒲公英、車前草也開始展葉開花。4月中旬至5月上旬,家燕開始由南方遷飛到太原。秋季,楊樹、柳樹、榆樹葉變黃并開始落葉。9月上中旬棗樹果實成熟。家燕于8月下旬到9月下旬開始南遷。初冬,10月中下旬到11月份,木本植物進入黃枯期,葉落盡;草本植物則全部枯黃。  陽曲縣  陽曲縣的山區與平川氣溫懸殊,自然節令差異較大,一般情況下,平川比山區早半個月。平川物候現象為:3月18日,表土日消夜凍。3月31日,旱柳發芽。3月10日,河水始融。3月17日,土表解凍。4月7日,始聞雷聲。4月26日,梨樹開花。5月12日,玉米出苗。5月17日,馬鈴薯出苗。6月6日,大麻出苗。6月8日,臭椿開花。6月25日,莜麥出苗。7月17日,馬鈴薯現蕾。7月17日,谷子抽穗。7月18日,黍子拔節。7月29日,黃豆開花。8月3日,谷穗掛籽。8月11日,小豆開花。8月11日,蕎麥盛花。8月16日,莜麥抽穗。9月20日,小豆成熟。9月30日,土豆成熟。9月31日,黃豆成熟。11月15日,谷子成熟。10月14日,玉米成熟。11月14日,土壤表層夜凍午消。12月15日,河水結冰。  婁煩縣  2月下旬,土壤表層開始解凍。3月中旬,土壤30厘米開始解凍。3月下旬,終雪。大雁始鳴。4月中旬杏樹開花,榆錢散落,家燕始鳴。馬鈴薯、玉米、高粱、谷子開始播種。4月下旬,布谷鳥始鳴,杏花落。5月上旬,谷子出苗。6月上旬,農作物全部出苗,有的開始拔節、分蘗。7月上旬,杏成熟,玉米抽穗。7月下旬,開始收割小麥。8月中旬,大秋作物加強田間管理,農作物普遍抽穗、灌漿、結莢。9月上旬,農作物開始成熟。9月下旬,大雁南遷。10月上旬,杏葉始黃,10月下旬農作物收割完畢。11月下旬,土壤開始凍結。  清徐縣  縣內無系統的物候資料。近40年內,正常年分物候現象為:2月下旬,土壤表層日消夜凍。3月上旬,湖水、河水冰層消融,榆樹發芽,冬小麥返青。3月中旬,土壤解凍,野草發青,大雁北飛,蜜蜂群飛。3月20日左右,柳樹發芽。4月上旬,玫瑰發芽,桃、杏樹開花,燕歸來,終霜。4月9日左右,終霜。4月中旬,葡萄發芽。4月下旬,棗樹發芽,棉花、玉米、大豆、瓜類開始播種;蛙始鳴;冬小麥拔節。5月初,始聞雷鳴,高粱播種,黃瓜上架。5月上旬,柳絮飛,玫瑰、洋槐開花。5月中旬,榆錢散落,楊柳飛絮,小麥抽穗,小地老虎成蟲出現。5月下旬,棗花開,種谷子,小麥揚花,布谷鳥初鳴。6月初,杏始熟。6月上旬,蟬始鳴。6月中旬,葡萄花開,棗花盛開。6月下旬,桃始熟,合歡開花,小麥黃熟,蟬始鳴,棉現蕾。7月上旬,谷子拔節。7月中旬,玉米抽穗。7月下旬,葡萄果實始著色,家槐始花,布谷鳥終鳴。8月上旬,蟋蟀始鳴,大蒜成熟。8月中旬,蘆葦揚花。8月下旬,復播谷子,糜子抽穗。9月上旬,燕南飛,棗兒紅。9月中旬,大秋作物開始收獲。9月下旬,葡萄成熟。9月底,蟬終鳴,野花開花,冬小麥播種。10月上旬,草枯黃。10月10日左右,初霜。10月中旬,雁南飛,野草全枯黃。10月下旬,棗樹葉盡落,蟋蟀終鳴。11月上旬,杏樹、加拿大楊、榆樹葉盡落,河水始結凍,土壤表層始凍,葡萄枝條埋于土內。11月中旬,湖水結冰。  第十節 氣象觀測事業  清末、民國時期的氣象觀測  近代氣象觀測事業始于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山西巡撫岑春煊奏準在太原創辦山西農林學堂,開始使用儀器進行氣象觀測。民國元年(1912年),該學堂改為農業專門學校,民國三年,學校成立了測候所,觀測場設在杏花嶺,所記錄的氣象要素有日照時數、溫度、降水量和部分天氣現象等17個項目。  民國十一年(1922年),山西大林區署在太原北十方院建立林業試驗場,場內增加氣象觀測內容。民國十六年,林業試驗場歸山西省實業廳管轄,氣象記載分別報山西省政府及實業廳和中央氣象研究所。儀器裝備和技術操作較為規范化。民國二十一年,山西省建設廳在許坦村購地400余畝成立山西農業試驗場,并建立測候所。  日本侵略軍占領太原后,山西農業專門學校測候所和山西省實業廳林業試驗場以及山西農業試驗場測候所的氣象觀測全部停止。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日偽政權將原山西農業試驗場改為山西省立農業試驗場,場設農務股,進行農業試驗和氣象觀測。與此同時,日偽政權又在太原新建了一個太原測候所。  抗日戰爭勝利后,原山西省立農業試驗場更名為山西省第一農業試驗場,并接管了日軍所建太原測候所的儀器設備,恢復了農業試驗和氣象觀測。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央氣象局所屬華北氣象臺派員籌建陽泉和太原測候所。太原測候所設在山西大學內。當時,太原測候所曾用過“泰山測候所”的名稱。  新中國的氣象觀測事業  1949年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北航空處派員成立太原航空站,并成立太原航空氣象站,既擔負航空軍事任務,又作為全國氣象站網,每日24小時觀測。從1950年起,增添了天氣預報制作任務。此時,由人民解放軍接管的親賢民航飛機場,也開始進行氣象觀測。  1954年,山西省政府組建山西省氣象局。同年10月,在許坦村成立了太原氣象臺。12月該臺增設了高空氣象探測。1959年,太原氣象臺更名為山西省觀象臺,臺址遷至殷家堡村。1960年以后,在太原市所屬的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南郊區、北郊區相繼建起了氣象站。  1975年5月,太原市氣象局成立,統管太原地區范圍內的氣象工作。  太原地區的氣象觀測機構,除市屬及清徐縣、陽曲縣、婁煩縣、古交市、南郊區、北郊區氣象站外,還有省氣象臺、省觀象臺,均為規范化、標準化的國家定點臺、站。  1960年~1982年,為適應農業發展需要,曾在農村人民公社建立過40個農村氣象哨,并培訓農村氣象員50余人。此外,太原市少年宮、太原鋼鐵公司和一些駐并部隊,也根據自身的需要建立了小型氣象站,開展氣象觀測記錄,為少兒科普教育,為國民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提供專項資料和服務。1982年后,除個別氣象哨外,大多數已撤銷。  國家氣象臺站網的氣象觀測工作,大體分為地面氣象觀測、高空探測、天氣雷達、氣象衛星云圖資料接收和農業氣象觀測。市屬各氣象站主要進行地面氣象觀測,北郊站進行農業氣象觀測。地面氣象觀測項目包括:氣壓、溫度、濕度、降水、風向風速、日照、輻射、蒸發、地溫、凍土、云狀、云量、能見度、天氣現象等。觀測使用的儀器有水銀溫度表、氣壓表、氣壓計、溫度計、濕度計、雨量筒、雨量計、電接風向風速儀、日照計、蒸發器等。云狀、云量、能見度、天氣現象等由氣象觀測員進行目測。  山西省觀象臺自1950年開始,使用經緯儀探測數10米高至20公里左右高空的風向、風速。1954年,增加用無線電探空儀探測高空的氣壓、氣溫和濕度。1974年省氣象臺增設了衛星云圖接收設備。1976年,使用天氣雷達探測200公里以外的高空云層和降水狀況。  1985年開始,太原市氣象探測業務開始使用PC—1500型計算機。  太原市北郊區氣象站自1988年起,開始進行農業氣象觀測,觀測內容有農作物發育期、生長狀況、密度、田間操作、自然災害和土壤濕度等。其他五個縣區氣象站也開始土壤濕度測定工作。  截至1996年,全市從事氣象測報工作的技術人員約40人。共設縣級氣象站6個,形成了全市的氣象觀測網。太原各級氣象臺站開展的主要服務項目有:長、中、短期天氣預報服務,氣象情報資料服務包括雨情報、墑情報、溫情報、農業氣象旬報、災情報等,專業專項服務如農業氣象預報服務、專題氣候分析、森林火險預報、省城大型社會活動的現場氣象服務等,基本滿足了太原地區農業生產和各項建設發展的需要。
文章TAG:婁煩天氣婁煩天氣太原

最近更新

  • 木的成語,關于木的成語

    關于木的成語木已成舟,木人石心,木強則折,2,帶木的成語有哪些木已成舟,木牛流馬,木人石心,3,含木的成語木已成舟。緣木求魚4,有關木的成語枯木逢春枯木逢春猶再發死木逢殺、枯木逢春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河南省博物館,河南省博物館

    河南省博物館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1,河南省博物館站名就是紫荊山站,不到東里路口,具體站牌在黃河博物館對門。麥當勞門口。2,怎樣去河南省博物館步行約40米,到達南大街西大街站乘坐3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盧溝橋事變的時間,盧溝橋事變時間

    本文目錄一覽1,盧溝橋事變時間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3,盧溝橋事變的時間4,盧溝橋事件的時間1,盧溝橋事變時間1937年7月7日{0}2,盧溝橋事變發生在什么時候1937年7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

    磅礴的反義詞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1,磅礴的反義詞磅礴的反義詞是渺小。磅礴的反義詞渺小顫微小器渺小小器磅礴——渺小,微小2,磅礴的反義詞是什么磅礴的反義詞是(微弱)[讀音][pán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施工組織措施,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

    施工組織設計中的措施包括哪些方面答:(1)施工前做好圖紙資料消化工作和技術交底;(2)進行腳手架、安全網架設計;(3)制定主體交叉作業隔離防護措施;(4)現場電氣設計及防觸電措施;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詩歌表現手法,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

    詩歌的表現手法有哪些表現手法也是藝術手法或描寫手法,主要有渲染、襯托、對比、象征、用典、抑揚、烘托、移情、設問等幾種手法。現實似家事浪漫在天飛詩歌表現手法;比喻、象征、夸張、排比、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紅燒鰈魚,紅燒鱭魚

    紅燒鱭魚用料:鯽魚、花生油、花椒、調料、干辣椒、蔥、姜、蒜等做法:先將鯽魚用油煎至兩面金黃,鍋里放少許油,油熱后放入干辣椒煸炒,再放入花椒、姜絲、蒜片炒出香味后,倒入醬油、料酒,加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 修汽車,汽車維修知多少?問與答(20)

    2.第二類汽車維修企業,1,I類汽車維修企業,從事汽車一、二級維護和汽車小修生產的企業,汽車小修是指通過更換或修理個別零件來保證或恢復工作能力的作業性修理汽車第三類汽車修理企業,從 ......

    太原市 日期:2023-05-0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部县| 瑞金市| 泰安市| 彩票| 铁岭市| 双桥区| 嵊泗县| 洪江市| 南昌县| 宕昌县| 南川市| 宿松县| 宜良县| 新绛县| 内黄县| 宁强县| 宁海县| 贡觉县| 军事| 二连浩特市| 长寿区| 祥云县| 黄陵县| 台东县| 苏尼特右旗| 永兴县| 丰顺县| 绿春县| 沙田区| 西安市| 珠海市| 沂南县| 禹城市| 崇明县| 泰州市| 贡嘎县| 邹城市| 林口县| 固阳县| 孝昌县| 岢岚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