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日照發展水平較為落后,所以說捕撈經濟,依然是海邊漁民的主要收入來源。吃海鮮-日照旅游重要的內容之一到日照不吃海鮮,就白來一趟,日照大學三年,和老婆走過每一個角角落落前段時間聽說日照要撤銷的消息,也不知道真假,在日照海鮮的做法跟其他沿海城市差不多。
1、沿海漁民收入怎么樣?
題主問海邊漁民的收入如何,這個問題太寬泛了,我結合我身邊的人和事嘗試性的回答下,我也不能代表一個行業、一個地區,大家輕噴輕虐。我從上世紀九十年代末就在漁業企業工作,俗話說靠海吃海,我們市去年排進全國百強縣前20強,漁業產業貢獻值最大!那么對于海產漁民這個概念,我想根據漁民捕撈作業距離海岸線的遠近分成小海捕撈、近海捕撈和遠洋捕撈來淺談一下,暫且就不考慮五花八門的養殖行業吧!小海捕撈,作業船舶一般比較小,我們當地俗稱舢板,
船工少時1人,多時2-3人,作業海域大多在離岸邊幾百米到幾十海里范圍內。這種漁船多采用放置地籠(蜈蚣籠)、刺網等捕撈方式,一般情況下的魚獲量較少,多見一些海兔(筆管)、海鰻、鷹爪蝦、皮皮蝦、螃蟹、銀魚等等,但趕上初春的鱈魚(大口魚)近岸產卵、晚春支魚(鯔魚)近岸洄游等魚汛期,產量可能暴增,一天都有可能幾千斤,
這么說吧,小海捕撈受天氣影響大,常常出不了海。去除人工、燃料等費用,少則百八十,多則上萬元(魚汛期碰到大魚群,運氣成分大),平均一年下來6萬元收入還是有的,還有個優點就是基本每天都可以靠港回家,近海捕撈呢,多指傳統漁場的作業,也曾經是我們公司的主要作業方式。(靠港的漁船正在卸貨)離岸近則百八十海里,遠了就不固定了,韓國濟州島外洋面、日本對馬海峽、臺灣地區東北海域等等都留下了我們漁民的足跡,
捕撈對象魚多是一些我國常見的經濟魚類,像什么鲅魚、鯧魚、帶魚(刀魚)、黃花魚尾魚(辮子魚)等等數不勝數!現在用工不好找啦,干過一年以上的熟練工多喜歡打短工,一般工資日結,少則三四百、多則七八百甚至近千元,但真的是辛苦!長工工資差不多平均每天200多元吧,盡管日工資沒有短工高,但勝在長遠,除去休漁期不出海的日子,平均一年下來七萬元左右吧。
一般在一個月左右靠港一次,今年用工短缺,工資有可能會突破八萬元,最后來說一說遠洋捕撈。隨著近海漁業資源的日漸匱乏,以及我國造船業及其他綜合國力的提升,目前越來越多的漁業水產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遠洋捕撈,南美洲智利、阿根廷等;非洲毛里塔尼亞、加納等;中東阿曼等,甚至包括亞洲的印尼、印度等等,幾乎無處不在。
捕撈的對象魚包括阿根廷魷魚、南極冰魚、秋刀魚、金槍魚、印度洋魷魚、大西洋刀魚、章魚等等,在非洲的捕撈業目前開展的如火如荼,以毛里塔尼亞為例,雖然是非洲欠發達地區,但我們在當地海域捕撈作業的海產品不允許海上扒載,必須回港卸貨,他們在統一出口到西班牙等歐盟國家,所以不論是漁獲物的個體大小還是包裝方式都有明確規定,違反捕撈會被罰款,
這樣的漁民大約兩年回國一次,目前的年收入在七萬多吧。相對于近海捕撈,遠洋捕撈的作業船舶更大、抗風險能力提高了很多,更安全吧,以上全手機碼字,不知這樣的答復題主是否滿意?另外,我想囑咐一些想從事捕撈業的兄弟們,這碗飯真心不好吃!能在陸地吃半碗稀飯,也不要去海上討一碗干飯。我們公司在近海捕撈的鼎盛時期,平均每年需要搭上一兩條人命!現在船大了,安全多了,還需要解決暈船的問題,剛剛還從非洲接回來一個船員,暈船三個月,吃啥吐啥、餓的皮包骨頭,船長每天拿海米給他吃著續命,哎,漁民的苦只有自己知道!,
2、最近想去日照玩,住一晚多少錢?有趕海的地方嗎?
日照旅游線路及景點介紹日照,作為一個海邊小鎮,海邊是它的特色也是它的游玩重點,給大家介紹一下,別的就沒那么重要了。說起日照的海岸線,總長度達16公里,景點很多,從南到北依次為:燈塔風景區、世帆賽基地、植物園、萬平口景區、海洋館、東夷小鎮、太公島牡蠣公園、第三海水浴場、張家臺趕海園、桃花島、李家臺趕海園、任家臺趕海園、日照國家森公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