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和襄陽,實則兄弟,自古多以“荊襄”并稱,成為湖北的標志性說法。潛江享有盛譽的土特產是潛江龍蝦,世界龍蝦看中國,中國龍蝦看湖北,湖北龍蝦看潛江,口號叫得振天響,是不是名副其實只有潛江的蝦農曉得,潛江人由于自然條件優越自帶口糧的原因拼搏精神和開拓創新意識比起仙桃和天門人來說相差很大。
1、湖北發展怎么樣?
1、省一級來說,除了幾個經濟大省,就是廣東、江蘇、山東、浙江以外,湖北不管是總量還是人均都是靠前的,有時排在河南、四川后面,但說明不了什么,河南、四川體量、人口都比湖北多很多,整體上說,除了沿海,中西部最厲害的省份,非湖北莫屬,湖北勝過中西部諸省、自治區,勝就勝在綜合實力上、勝在可持續發展上、勝在科教文衛上;2、八十年代以前,湖北就是資源大省、科教大省、重工大省、交通大省,處在南北交匯、東西交融的節點上,天時地利占盡了;但在計劃經濟轉向市場經濟的關口上,湖北顯然是落后了十年、耽擱了十年的,一直到九十年代中后期,國家提出中部崛起,提倡東西平衡、南北協調、均衡發展了,湖北才奮起直追的,二、三十年的轉型、調整之后,湖北重新回到了快車道、回歸到了應有的地位了;3、二十多年來,湖北摒棄了原先武漢一城獨大、一騎絕塵的做法,由單純的武漢為中心,改為了一主兩副三個發展中心,襄陽、宜昌兩個副中心城市同樣受到了省里的高度關注,一個輻射到了河南西部地區、一個連接上了重慶、湖南,區域中心的作用日益凸顯出來了,一體兩翼、激活了整個荊楚,襄陽和宜昌的發展超過了兄弟省份的大多數同等城市,兩個5000億級別的城市拱衛著,全省的經濟也有了堅實的支撐了;4、未來二十年,湖北還會有更大的發展潛力、進步的空間,在保守主義蔓延世界各國的狀況下,經濟內循環的步子還會加大,在沿海省份由外向型向內生型轉移的大背景下,不管是拓展市場,還是轉移產能,不管向東南西北那個方向伸展,湖北都是繞不過去的中心、閘口、關隘,湖北承接沿海產能、沿海市場的核心作用會愈加明顯,不論是在湖北中轉還是留在湖北就地轉化、擴散,湖北都蘊藏著最大的契機、最大的希望、最好伸展的市場。
2、湖北荊州未來的發展前景怎么樣?
荊州的發展在湖北越來越有邊緣化的趨勢!一主兩副的定位,省政府明確發展武漢,襄陽,宜昌,失去了天時,交通區位優勢的喪失就不必說了,兩條高鐵的繞道,失去了地利,最大的問題是,城市缺乏一種人和。優質的人才都沒有留在這里,普通的市民對城市的發展失了信心,領導層的頻繁更換,缺乏一個持續的定力!這才是最可怕的,荊州最有優勢的人,荊州人不缺錢,從雙11的消費就可以看出來,但是財隨人走,人留不住,財也留不住。
3、湖南和湖北經濟差異大嗎?
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我是湖南人,也是湖北女婿,對這兩個省那是相當熟悉。總體來說,湖南湖北兩地實力并駕齊驅,每年GDP排名都是相差一名,一般是湖北領先,就未來的發展規劃和潛力來看,湖南略勝一籌。面積上湖南比湖北要大上差不多一個地級市,人口上湖南要多600多萬人口,也相當于一個地級市人口,可是在GDP總量和增速以及人均GDP上,湖北卻更勝一籌,竟然以少勝多,而居民人均收入相差無幾,
這幾年,湖北的武漢推出規劃了8 1城市圈,前景一片光明,湖南也不甘示弱規劃出長株潭一體化發展戰略,目前為此湖北的重工業,國企比較多,這也是刷GDP的大戶,所以造成湖北的GDP湖南比絲毫不落下風,反而領先湖南幾百億,但是這僅僅是表面的,就老百姓的生活水平,住房條件而言湖南領先湖北。對比省會城市,湖北武漢在人口和經濟上也全方位壓倒湖南長沙,武漢是副省級城市,中部中心城市和工業重鎮,號稱中部香港,一直在爭奪第六個直轄市稱號,高校更是在全國數量上僅次于北京,去過武漢的人都知道,武漢很大,
而長沙是省級城市,各方面也都是省級的標準,而在娛樂上卻揚名萬里。綜上所述,看起來好像湖北經濟上更厲害,全方位壓倒湖南,確實如此,不過那也只是代表過去和當下,而在未來來說,個人感覺湖南潛力更大,湖北之前更牛也是因為獲得更多的政策,后高鐵時代湖南更占優,長沙將成為“高鐵霸主”,城市規劃更好,給人時尚的感覺,所有工業企業全部搬出長沙市區,武漢經過這么多年的拆遷改造,總算有點大都市的氣氛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