挷嫁妝和抬嫁妝都是有技巧的,挷的不牢就會半路脫掉,這樣兆頭就不好;抬的時候兩個人或四個人要配合好,顛在一個頻率上,這樣既省勁又好看,就像電影巜紅高粱》里面的動作,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和動感。隨著歷史的變遷、交通工具的發展以及嫁妝品類的變化,現在抬嫁妝這一古老嫁娶形式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前由商家將家俱、電器等安裝在新房中了。
1、全國各地哪里有抬嫁妝風俗?
隨著歷史的變遷、交通工具的發展以及嫁妝品類的變化,現在抬嫁妝這一古老嫁娶形式已經基本上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提前由商家將家俱、電器等安裝在新房中了。我的家鄉是漢劉邦的故鄉,又距孔孟故里較近,所以江蘇沛縣有著淵遠流長的抬家妝風俗,這一風俗一直延續到上世紀八十年代末期,后來漸漸被車輛代替,記得我姐姐出嫁時就是抬的嫁妝。
一大早村里早就找好了的幾個壯小伙就來到了我家,他們將嫁妝挷在長桿上,像小的嫁妝,比如橙子、臉盒架等就挷一根棍子,倆個人抬;大的家俱就要挷兩個長桿,比如八仙桌、大櫥柜等,就要四個人抬,挷嫁妝和抬嫁妝都是有技巧的,挷的不牢就會半路脫掉,這樣兆頭就不好;抬的時候兩個人或四個人要配合好,顛在一個頻率上,這樣既省勁又好看,就像電影巜紅高粱》里面的動作,充滿了喜慶的氣氛和動感。
2、你嫁人的時候都有什么嫁妝?
謝邀:我嫁人的時侯正好二十三歲,父親剛剛去逝不久,母親家庭婦女,上有二個姐姐,四個哥哥都己成家立業,各過各的生活,母親沒有收入,只有父親去逝后政府發的每月八十元的撫恤,剛剛夠自己生活,當時我在醫院干臨工,(俗稱待業青年)每月工資二十七元,家里每月交十元生活費,自己每月存十元,剩余七元零花錢,幾年下來存下了六百元,加上彩禮鐘六百元,我就自己掏錢買了一臺四百七十八元的洗衣機,一對一百二十元的皮箱,做了二床棉被子,買了二對枕頭,枕套,兩套床單,做了一條褥子,買了一對毛毯,一套涼水杯,一套丁家宜化妝品,一對鏡,一對刷牙缸子,一對梳子,毛巾,一對鐵皮暖壺,乘下三百五十元買一臺大型的雙喇叭錄音機,這是我自己陪自己的嫁妝,我把自己風風光光嫁出去了,送嫁妝的車競然是醫院老式的救護車,從此之后什么是都依靠自己,就這樣過上了自食其力的生活,到現在都覺得欠父母的恩,不欠哥哥姐姐們的情,
3、中國什么地方有女方不出嫁妝的習俗?
紫園仙子曰:從歷史上看中國所有的地區都有嫁女兒安排陪嫁品的習俗,沒有例外。而且,按照歷史傳承男方也必須安排聘禮給女方家庭,當然也有一種情況女方家庭是不會安排陪嫁品的,那就是女方是作為妾室嫁過去的,因為在古代實行一妻多妾制,娶妻和納妾完全是二回事,所以,只要女兒是明媒正娶嫁過去的,女方家庭是一定要安排陪嫁品的,而且陪嫁品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越高,婚姻也更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