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結構保護系統中爭議最少,有益無害的系統要屬利用阻尼器來吸收這難予預料的地震能量。利用阻尼來吸能減震不是什么新技術,在航天航空,軍工,槍炮,汽車等行業中早已應用各種各樣的阻尼器來減振消能。從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后,人們開始逐步地把這些技術轉用到建筑、橋梁、鐵路等工程中,其發展十分迅速。到二十世紀末,全世界已有近100多個結構工程運用了阻尼器來吸能減震。到2003年,僅Taylor公司就在全世界安裝了110個建筑,橋梁或其它結構構筑物。
泰勒Taylor公司從1955年起經過長期大量航天、軍事工業的考驗,第一個實驗將這一技術應用到結構工程上,在美國地震研究中心作了大量振動臺模型實驗,計算機分析,發表了幾十篇有關論文。結構用阻尼器的關鍵是持久耐用,時間和溫度變化下穩定,泰勒公司的阻尼器經過了長期考驗和各種對比分析,其他公司的產品很難望其向背。美國相應設計規范的制定都是基于泰勒公司阻尼器的產品。其產品技術先進,構造合理可靠,技術的透明度高,而且可以按設計者的要求制造適合各種用途的阻尼器。每個產品出廠前都經過最嚴格的測試,給出滯回曲線。泰勒Taylor公司從世界上130多個工程,32座橋梁的實際應用中,積累了大量的實際經驗。
調質阻尼器為了因應高空強風及臺風吹拂造成的搖晃.大樓內設置了“調諧質塊阻尼器”(tuned mass damper,又稱“調質阻尼器”),是在88至92樓掛置一個重達660公噸的巨大鋼球,利用擺動來減緩建筑物的晃動幅度。據臺北101告示牌所言,這也是全世界唯一開放游客觀賞的巨型阻尼器,更是目前全球最大之阻尼器。臺北101采用新式的“巨型結構”(megastructure),在大樓的四個外側分別各有兩支巨柱,共八支巨柱,每支截面長3公尺、寬2.4公尺,自地下5樓貫通至地上90樓,柱內灌入高密度混凝土,外以鋼板包覆。 臺灣位于地震帶上,在臺北盆地的范圍內,又有三條小斷層,為了興建臺北101,這個建筑的設計必定要能防止強震的破壞。且臺灣每年夏天都會受到太平洋上形成的臺風影響,防震和防風是臺北101兩大建筑所需克服的問題。為了評估地震對臺北101所產生的影響,地質學家陳斗生開始探查工地預定地附近的地質結構,探鉆4號發現距臺北101 200米左右有一處10米厚的斷層。依據這些資料,臺灣省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建立了大小不同的模型,來仿真地震發生時,大樓可能發生的情形。為了增加大樓的彈性來避免強震所帶來的破壞,臺北101的中心是由一個外圍8根鋼筋的巨柱所組成。
但是良好的彈性,卻也讓大樓面臨微風沖擊,即有搖晃的問題。抵消風力所產生的搖晃主要設計是阻尼器,而大樓外形的鋸齒狀,經由風洞測試,能減少30-40%風所產生的搖晃。
7. 汽車阻尼器的工作原理
阻尼器的工作原理是會產生一種使外力衰減的反力,稱為阻尼力(或減震力) ,延緩運動狀態的衰減。
阻尼器只是一個構件。使用在不同地方或不同工作環境就有不同的阻尼作用。Damper:用于減振;Snubber:用于防震,低速時允許移動,在速度或加速度超過相應的值時閉鎖,形成剛性支撐。
8. 汽車阻尼器的原理和作用視頻
阻尼器安裝方法:方法一:保證器件潔凈;按正確方向將阻尼器套入導軌上兩個滑塊之間;安裝千分表,設定為0;讀取記錄數值求平均;安裝潤滑接頭并開始供油。
1、保證導軌表面和阻尼器內表面無油污;
2、導軌頂面和阻尼器頂面均標有型號、出廠編號標記和箭頭,按相對應的編號和箭頭方向將阻尼器套入導軌上兩個滑塊之間;
3、用手擰緊阻尼器的安裝螺釘,安放千分表在阻尼器的側面兩個角上,側向推動阻尼器,使其壓在導軌上,并將千分表指針設定為“0”;
4、推動阻尼器的另一面,使其壓在導軌上,讀取并記錄兩個千分表數,計算測量的平均值;調整阻尼器至數值一半;
5、使用力矩扳手擰緊螺栓,拆下阻尼器側面一邊的堵頭,安裝潤滑接頭并開始供油。
方法二:
1、在阻尼器的內表面均勻地涂抹一層與機床集中潤滑相同牌號的潤滑油;
2、按照出廠編號標記和箭頭將阻尼器套入導軌上兩個滑塊之間;
3、阻尼器側面連接潤滑接頭,連接液壓泵,然后把工作臺安裝到滑塊上,用力矩扳手按相應的力矩要求把所有連接滑塊的螺釘擰緊,而連接阻尼器的螺釘只需用手輕輕帶緊;
4、使用液壓泵對阻尼器供油,然后小幅度的推動工作臺滑動兩三個來回,再對阻尼器供油,重復兩到三次,最后用力矩扳手把連接阻尼器的螺釘按要求擰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