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河南省雖然有一部分轄區在黃河以北,但主要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此后為了便于治理黃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將黃河以北的幾個州府劃給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圖與今天基本一致了,唐洛陽城復原圖因此洛陽也是河南省的一個古都。
1、河南有多少歷史名都?
歡迎打開歷史寶庫,一起來讀太平天國那些事兒。(本文約600字,閱讀需時2分)河南的歷史名都太多了,一、鄭州、安陽、鶴壁(朝歌)、新鄉(牧野)、商丘以上幾個城市,都是先秦時期河南的歷史有名之地。鄭州的商城遺址,是國內為數不多的商代城址發現,安陽殷墟,是殷商時期都城在黃河流域屢次變動后終于穩定下來的一個定都點。
出土了婦好墓,甲骨等大量遺存,鶴壁(朝歌)、新鄉(牧野)也是商代的名城。牧野之戰也結束了商朝的歷史,商朝亡后,其后裔被封于商丘,商丘也是個先秦時期的歷史文化名城。中原文化之核心區二、洛陽西周建國后,以關中為京畿,以洛陽為東都,此后的漢、唐兩代,雖然都是定都關中,但是洛陽都是關中平原向東延伸的重要城市,作為東都之重地經營,在關中破落后,甚至要以洛陽為都,
唐洛陽城復原圖因此洛陽也是河南省的一個古都。三、南陽東漢時期的南陽,號稱“帝鄉”,因為劉秀起于南陽而都于洛陽,時人有云:“洛陽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南陽漢畫像石南陽至今還保存了大量的漢代畫像石,就是兩千年前的東漢保存下來的。這也是南陽悠久歷史的見證,四、開封、信陽開封這個城市的歷史也很悠久,開封之名便是因為避諱漢景帝劉啟之名諱而由“啟封”之名改得。
真正讓開封登上歷史高峰的,是北宋一朝,開封成了北宋之都城,號稱東京,有“汴京富麗天下無”之美稱,五、周口、駐馬店、賒店、北舞渡這兩個歷史名鎮,因為明清時期交通,而站在河南歷史的前排,從渡、口、店這些名稱可知,這是與明清時期逐漸興起的水陸貿易有關。社旗山陜會館這些因為商業轉運而興起的市鎮,也是明清河南歷史的見證,
2、河南省很大一部分位居黃河以北,為什么還叫河南省?
河南省大部分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只有一小部分地區在黃河以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叫河南省并不意味著其轄地都在黃河以南,就像是山東省的本意是“太行山以東”,但這也并不代表著現在太行山以東的地區都是山東省的轄地。在今天,太行山以西是山西省,而太行山以東卻并不是山東省,而是河北省,再說,河南省雖然有一部分轄區在黃河以北,但主要地區都在黃河以南,因此叫河南還是很貼切的。
(圖中紅線就是黃河,可以看到河南大部分地區都在黃河以南)自元朝以后,中國的條省界都盡量避免完全按照山川河流進行劃分,這是為了防止地方政府依靠山川之險進行割據,“河南”作為地方行政名稱最早出現于隋朝,隋朝政府在今天河南省境內設立河南郡、滎陽郡、陳留郡、梁郡等郡。到了唐朝,唐朝政府又在河南境內設立都畿道和河南道,
(唐代的河南道基本就是在黃河以南,當時河南道面積比現在大多了,除了包括今天的河南省大部以外,今天的山東省大部、江蘇省北部、安徽省北部都屬于河南道。總之,黃河以南,淮河以北都是河南道轄區)唐朝滅亡之后,河南道被取消,在北宋建立之初,今天的河南省歸屬京西路管轄,不過“河南”這個稱謂并且沒有完全消失,只不過降級為“河南府”,受京西路管轄。
由于級別降低了,河南府的轄區面積也大大縮小,僅為洛陽附近地區,到了元朝,元朝政府將整個黃河中下游以南和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地區合并為一個行省,建立了“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省會開封。由于這個省的名字特別長,民間多簡稱為“河南江北省”或者是“河南省”,此時的河南江北省仍舊是基本位于黃河以南,只不過當時黃河的入海口在江蘇境內,因此元代的河南江北省不包括山東地區。
(元朝的河南江北行省)可能是由于版圖遼闊的原因,元代的諸省的面積都非常大,但這種過分龐大的省份不利于管理,于是到明代,明朝政府對元代各省進行了拆分,其中河南江北行省被拆成三部分,明政府在河南江北省西部地區設立了河南布政司(仍舊簡稱為河南省)。此后為了便于治理黃河以及出于防御的需要,明政府又將黃河以北的幾個州府劃給了河南省,至此河南省的行政版圖與今天基本一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