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楊成福所說,“太極拳是剛柔并濟,藏針于棉的藝術,在學習太極拳陳氏新舊身法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的精髓,通過自身在拳法上的體會,創造了一套身法緊湊,動作舒緩,姿勢端正,步法輕盈,需要內氣下潛的太極練習法,自成體系,后人稱之為“吳氏太極拳”,武式太極的動作簡潔緊湊,武式太極拳是他老人家套路的尊稱。
吳宇翔是吳氏創始人太極拳,其姓吳,名鶴慶,名,名廉泉。楊魯禪(1799-1872),河北永年縣老鄉,1850年從河南溫縣陳家溝回鄉。翔宇兄弟喜愛他的技術,并研究了陳老家。1852年,赴豫,從文縣趙堡鎮陳清平處得知陳氏新架太極拳 2路,得其精妙。他從大哥吳晴晴那里得到了王宗岳的“太極拳譜”,看了之后有所悟。在學習太極拳陳氏新舊身法的基礎上,結合“太極拳譜”的精髓,通過自身在拳法上的體會,創造了一套身法緊湊,動作舒緩,姿勢端正,步法輕盈,需要內氣下潛的太極練習法。這種風格既不同于陳石的舊畫框和新畫框,也不同于師洋的大畫框和小畫框。自成體系,后人稱之為“吳氏太極拳”。沒有具體時間核實。武式 太極拳是他老人家套路的尊稱。
2、 武式 太極拳的步法和楊式大架步法根本區別是什么?楊式太極拳舒展你的見解,結構嚴謹,體態端正,動作流暢,剛柔并濟,輕松自然,輕盈從容。體態發展,平實簡單,練得簡單,澎湃松入柔,剛柔并濟,正如楊成福所說,“太極拳是剛柔并濟,藏針于棉的藝術。”有高、中、低三種姿勢,武式太極的動作簡潔緊湊。姿勢雖小但不局促,動作舒緩流暢,手不超過腳趾頭,合攏時不緊貼身體。左手和右手各管半個身體,所以互不交叉,胸腹部的進退旋轉始終保持直立。步法嚴謹,區分真假,小巧靈活,步伐是先腳尖著地,再慢慢放下全腳踩上去,前腿的膝蓋不能超過腳趾,后腿不能直且高。拳勢要講究承、開、合,動作要連貫流暢,表象要以內功的虛實轉化和內氣的潛化轉化為主導,做到心有所克制,心在第一位,身在第二位,心隨氣動,身隨氣動,意隨,達到意、氣、形的統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