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人淵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之中華正統。我本人是湖南人,我來談談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總的來說湖南人性格比較冷,現實,狠些,湖北人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點,也有些讓人難以琢磨,“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為盛,楚人賴以驕傲的祖宗之一莊王曾說自己“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說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負心態。
1、練過武術或搏擊的人和普通人打架,戰斗力到底多強?
我練家傳武學。我眼中的普通人,我是說非練家子,用一個字形容:軟,在體格差距不是太大的情況下,普通人是不知道如何將力量用在打斗上的,所以以前交流過的那些朋友在我的前臂一用力挨到他們的時候,他們就說痛;被掌法一拍到,他們就發麻。為什么普通人如此不經打?1.他們沒有訓練抗擊打,也不懂躲閃與招架。2.我平時練的就是打人身體的薄弱環節,比如脖子、咽喉、太陽穴、兩肋、襠部、鼻梁、腰子、心口,
練習慣之后,一出手就會到位,盡管不全力也會讓對方感到很大的疼痛從而害怕。為什么普通人在練家子面前容易懵?1.真正的功夫是打一個人的自然反應,我舉個例子,我攻擊你的襠部,你會自然反應去保衛襠部,其實我是利用你的這個反應來攻擊其他部位。這也是為什么中國武術很喜歡攻擊對方襠部的原因,2.真正的功夫都是左右手循環并同時動,實際是一個手破防一個手攻擊,參考李小龍的截拳道手法。
2、湖南人和湖北人怎么區分?
我本人是湖南人,我來談談湖北人和湖南人的共同點和不同點,湖南和湖北同屬一個楚,同飲一江水,同在一湖旁,互相稱兄弟、半個老鄉,都屬于楚文化的分支,但其實彼此之間各方面差別都非常大。湖北人較圓滑,精明,會做生意,湖南人性格剛強,固執比較自大,說得不好聽就是有點夾生,但性耿直,就算打不過也要打,有狠勁,吃得苦,霸得蠻。
湖北人要精些,碰到強敵會轉彎,“天上九頭鳥,地上湖北佬”就是這個意思,湖北和湖南人性情都比較急爆,愛吃辣好斗狠。湖南人吃的是干辣,不愛喝湯,湖北人特愛喝湯,面食多一些。湖南人相對說,更好面子,愛享受就算窮得只有10塊錢也要穿得很體面,而湖北人比較愛賺錢,精打細算。湖南人不愛多說多話,說一不二,湖北人愛侃,說得多做得少,
總的來說湖南人性格比較冷,現實,狠些,湖北人較波辣,有包容性,柔和一點,也有些讓人難以琢磨。湖南人刀剛火辣的性格特征十分鮮明,湖南人能說會道,語言豐富得像個雜貨鋪,向來有“湖南地出金,十里不同音”的說法,自宋以降,中國的經濟政治文化重心南移,湖南也歷經幾次大的移民,他們與先秦湘楚先民們一起,歷經楚文化的激蕩以及中原文化等的洗練,創造出了湖湘文化。
宋代中國四大書院,湖南就獨占其二(長沙岳麓書院、衡陽石鼓書院),自此,湖湘教育逐漸居于中國前列,風氣愈盛,至近代湖南人創造了“中興將相,什九湖湘”、“半部中國近代史由湘人寫就”、“湖南人材半國中”、“無湘不成軍”等的盛況。湖南騾子精神:吃得苦,霸得蠻,舍得死,不服降,湖北人淵源于黃河長江流域之中華正統。
鼎盛于春秋戰國之楚,衰弱于始皇帝的征服。湖北的湖泊數量為中國之最,所以,湖北人愛吃魚。尤以鯧魚為名,“十年淹九水”的湖北,以水為盛。湖北人以水為鄰,與水抗爭,在治水中也有了“水”的性格,水之浩浩淼淼,水之坦坦蕩蕩,水之浪漫靈動或靜謐閑適,水之知進識退,水之洶涌澎湃,以至水之桀驁不馴,無不在湖北人身上烙下深深的印記。
楚人所自豪的在于他們的先古之楚文化,略遜于中原,卻略高于南蠻。楚人賴以驕傲的祖宗之一莊王曾說自己“三年不飛,飛將沖天;三年不鳴,鳴將驚人”,說明了湖北人之狂妄自負心態,在文化上,湖北、湖南都屬于楚文化的分支,其后世文人都是繼承與發揚了祖先屈原的特色與優勢,只是雙方在接受屈原的風格時側重各有不同了,湖北人追求的是瑰麗、內蘊、審美、精致、曲折、平和、迎合,即更追求藝術性,其實是發展了屈原學生宋玉的那個方向;而湖南人講究的是質樸、尖銳、大氣、悲壯、高亢、粗獷、直接,即更強調思想性,才是屈原文化精髓的主干。